坚守劳动教育十五载,教院附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3-08-04

 

今年7月,《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 [2023] 4号)发布,共有1998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全面育人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奉贤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历史性突破。

据悉,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3个大类。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基础教育领域内由政府设立的最高级别的业务类奖励,每四年评审一次。

教院附小本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属来之不易,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在基础教育国家级奖项中的新突破,也是奉贤教育首次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学校在新成长教育理念引领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所取得的创新进展和优异成果。

教院附小《全面育人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缘起于2007,经过学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体验,以学校承担的市区级重点课题上海市课程领导力项目作为支撑,至今持续实践与探索16,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构建了体现全面育人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特色体系,展现劳动教育成果。

2016年,学校针对劳动教育内容单薄、形式单一等实际问题,从全面育人视域出发,围绕着全面育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追求是什么?全面育人视域下如何建构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体系?如何形成家校社合力的劳动教育资源系统?三个核心问题,全过程、全方位探索小学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关键作用发挥,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育人为本,开展多元化劳动教育

学校创办之初就把爱劳动、会劳动纳入学生培养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入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开展劳动锻炼。如开设校内农场,班班种植责任田、认养果树;设立劳动节,结合校本节庆通过系列技能培训、晋级比赛;注重年段衔接,开发技能学习微课资源包;引入专技人员和校外资源,开展职业启蒙;撬动五育融合支点,明晰劳动研学内容;设置个性化服务岗位,班内人人挂牌,校内亮证承包,校外自愿打卡等等。

 价值认同,构建五大内容体系

回应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学校提出了劳动教育是学校全面育人的缩影,是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的价值是培养责任、锻炼能力、鼓励创新的主张,建构了提升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态度、锻炼劳动能力的劳动教育目标。

经过几轮迭代更新,学校构建了劳动教育五大内容体系。技能学习围绕衣食住行等生活劳动,9大门类45项具体技能序列点位并进。农庄种植设有智能植物园、渔乐湾等创新实验室课程。职业启蒙是学校劳动品牌项目,建立了40个与儿童生活经验相连接的分段式”“菜单式课程。劳动研学设置寻访工匠、缤纷科创等四大主题,将德智体美有机融于劳动教育之中。志愿服务设有绿马甲志愿”“红领巾IN社区,学生参与城市治理。

 目标引领,探索实施新路径

责任、能力、创新为目标指向,形成锻炼竞技式、岗位承包式、项目学习式、职业体验式、主题实践式五大劳动教育实施方式,推行采用护照+档案袋”“云手环+班牌”“展示+汇报”“工资+绩效四大评价方式,启蒙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和品质。

该项目还确立了以课内外结合、校内外互通、家校社联通三大途径,创设智能植物园”“未来空间55个创造性劳动场景,全体教师参与设计、各学科渗透项目化劳动,并吸纳工匠、劳模及家长作为劳动教育师资,引入数字化教学与评价,形成人力、物力、时间、信息等四大资源

 示范辐射,劳动教育成果丰硕

学生在劳动体验中提升综合素养。爱劳动、会劳动成为学校学生的特质。学生每周参与劳动时间平均达2-3小时以上,每月参与劳动研学1-2次,每年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近万人次。每人掌握45项劳动技能,体验40多种爸妈职业。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在未来之城获中国区大赛、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编程挑战、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等劳动竞赛活动多人次获奖。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全体教师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劳动教学技能和研究水平,开发《玩转Jobs》职业启蒙课程和30余门劳动教育拓展课,承担市内外精品展示课,参与区域《劳动教育指南》编写,发表和获奖的劳动教育论文达几十余篇。

学校劳动教育经验在推广应用中扩大影响。学校不仅在整个教育集团辐射引领,提升了集团成员校的教育品质,还为区域《劳动教育指南》提供母版,并引领辐射市内外许多学校。学校结对浙江、青海、云南、福建等地20多所学校,依托项目组劳模工作室,分享劳动教育成果,多次在全国校长培训班交流、推广、辐射学校劳动教育经验。教院附小劳动教育已成为上海劳动教育改革创新的金名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教院附小将在区域新成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继续保持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深入推进各项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不断研究实践、不断提炼创新,做有内涵、有温度的点燃教育,同时发挥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携手区域内学校,共同为打造南上海教育新高地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