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爱教育 助力德育工作创新发展——市教委德育处来奉开展德育工作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2024-01-16
为贯彻落实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深入了解区域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助推德育工作创新发展,近日,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二级调研员江伟鸣一行到区教育学院开展德育工作专题调研,实地了解奉贤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服务中心运行情况,听取了奉贤创新开展新成长关爱教育和数字家长学校工作汇报。区教育工作党委委员、区教育局副局长周英,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玉梅、院长蒋东标、副院长张竹林全程陪同。
调研组一行先来到全新的奉贤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服务中心进行实地查看。中心集实训、展示、咨询、服务、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有效地将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保护、区家委会、区德研会等工作融合推进,是奉贤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创新成果。自2023年“5.15”运行以来,先后开展了近百场活动,服务全区教师家长和学生3万多人次。
专题调研座谈会在“贤城家长”智慧大讲堂举行。
朱敏对奉贤区坚持贯彻协同育人理念,高标准建设多元育人功能融合的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服务中心,创新开展新成长关爱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予以肯定。她建议相关部门在做好特需学生关心关爱的同时,更多关注“临界点”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与帮助。针对区数字家长学校,她表示,后台数据是资源宝库与智慧源泉,是决策咨询的依据来源与重要支撑,要强化数据管理,加强统计分析,深入了解家长实际需求。
周英主持会议并指出,新成长学校是新成长关爱行动的迭代升级,包含特需学生建档立卡、居家学生送教上门、家校合力新成长营、新成长家长沙龙等项目。通过导师制全面排摸、精准建档,区校联动,家校合力,能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重建更适合的育人环境,重塑更适合的兴趣目标,帮助他们重新融入更温馨的家庭和校园。
奉贤区青少年实践教育中心(少年军校)主任邢华作《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主题汇报,从做法与思考两方面介绍新成长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新成长学校是面向特需学生开展家校协同的关爱教育平台,“校家社”联动联合,旨在着力打造“最优的教育大爱、最优的课程设置、最优的专业师资、最优的家校合力、最优的资源保障”的“五优”学校,激活特需学生成长动力。
正高级教师、奉贤区曙光中学心理教师张珏就区域特需学生案例研究推进情况进行介绍,表示由区骨干心理教师、区精卫中心儿少科医生及学校班主任和学科老师三方协同推进“一生一策”心理档案建设。
上海开放大学奉贤分校培训部主任徐龙以《让数字化赋能家庭教育》为主题,从功能建设、平台资源推广应用与成效以及未来发展三方面对区数字家长学校工作情况进行介绍,表示将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享、优化平台运营管理、拓展平台需求功能,建设更有针对性、更有温度的家庭教育指导平台。
座谈会后,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及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领导还走访了上海健生教育活动中心,就上海市劳动教育基地开展情况展开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