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人类何以制胜?这场创新盛宴给出答案!——2025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大赛在奉贤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3-03

 

当AI五分钟能写论文,人类为何仍需创新?在2025年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闭幕式上,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副会长刘扬面对“和AI比效率”的调侃,给出振聋发聩的答案:“人类真正的赛道叫‘创造’!”这场以“建设教育强国,AI时代创新无限”为主题的盛会,汇聚全国600多支参赛队伍,用天马行空的创意实践诠释:当机器接管标准化生产,人类正以永不停歇的创造力,定义未来的无限可能。

国际舞台的创意交锋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青少年创造力赛事,第4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设立的“高等/职业院校专场”吸引30余所上海职业院校参与,为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

在奉贤中学瞭然厅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宣布大赛开幕。

奉贤区副区长王淳呼吁构建“政-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储备生力军。

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施文龙表示头脑奥林匹克助青少年发展,奉贤重视科教创新育人才。

人工智能装置天文奥德赛,六大开放赛题构建起跨学科创新矩阵。4000余名选手在48小时赛程中,用3D打印的卫星模型、智能编程的机械装置回应时代命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在闭幕式上为获奖选手颁发象征创新荣耀的奖杯,并寄语青少年:“真正的创新者永远在突破认知边界,这正是AI无法取代的人类禀赋。

 破界者说:当科学遇见艺术

聚光灯下,奉贤中学代表队凭借《天文奥德赛》的沉浸式表演摘得桂冠。这支由徐静怡、张惠珊指导的7人团队,在原本静止的幕布轨道增设弹簧装置,通过精确计算弹力系数,使象征行星的小球在轨道间演绎出精准而灵动的“天体芭蕾”。从区赛历练到方案推敲,从72种运动轨迹测试到3套应急预案准备,队员刘诗硕坦言:“表演类赛题让我们突破工科思维,在剧本创作中发现了全新的自己。

 奇迹制造者:幼儿园里的未来工程师

当九棵树幼儿园的小小工程师们站上领奖台,全场掌声雷动。这支由7名幼儿组成的队伍,在世界奇观赛题中打造出庆祝北斗导航系统的原创奇观。备赛期间,孩子们通过一次次小树议事会的激烈讨论,解决了时光机发声”“道具搬运效率等难题。他们用行动证明,即使面对AI时代的挑战,只要敢想敢做,小小的手掌也能创造奇迹。指导老师如是说。

科创生态的奉贤密码

作为东道主,奉贤区在本届赛事中尽显深厚的创新底蕴。为提升区域教师对头脑奥林匹克项目的认知与指导能力,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精心组织全区幼儿园至高中(含中职校)的OM项目指导教师,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系列培训。今年1月,奉贤区选拔赛盛大举行,来自全区各中小幼学校的76支队伍齐聚一堂,各展风采,充分彰显了奉贤区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成果与活力。

在最终角逐中,奉贤区代表队斩获佳绩:

这背后,是奉贤精心构建的立体化科创生态。长期以来,奉贤高度重视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从顶层设计入手,在资金保障、内外联动、平台共建、队伍建设等方面打出漂亮的“组合拳”。实施“星光、支点、品牌计划”,为基层学校科学教育设施设备投入提供保障,像奉贤中学2018年启用的科创大楼,投资超三亿,为学生打造了更先进、广阔的科创空间。通过“名家进校园”“院士有约”等活动,邀请顶尖科学家,鼓励学生走进科研院所,点燃创新热情。同时,依托高校优势共建平台,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完善科学教师队伍结构。此外,奉贤区“多元共治”的育人格局也为赛事成功举办保驾护航。区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制定安保方案,确保现场秩序井然。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奉贤中学紧密协作,落实赛事每一个细节,为参赛队伍营造了舒适的竞技环境。

创新长征的星辰征途

今天赛场上的奇思妙想,终将汇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磅礴力量。上海OM协会会长仲立新在开幕致辞中,道出这项延续46年的赛事深意。党的二十大“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在奉贤得到生动诠释:教育者用“做中学”理念重构课堂,让每颗种子都能找到破土而出的缝隙。

在奉贤中学夺冠作品的背景板上,银河星云间镌刻着OM永恒格言:“让我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用我的创造力把我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当AI浪潮席卷全球,这场盛会给出了中国教育的应答:比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永远保持对星空的仰望;比赢得比赛更珍贵的,是培养定义未来的勇气;比收货荣誉更值得的,是锻造开拓未知的创新思维。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