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现科普效能 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04-09-13凸现科普效能 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
奉贤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张德葵
科协作为一支重要社会力量,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始终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探索新思路,落实新举措,有效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依托宣传阵地 提高科学素养
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是科普工作得以健康有序开展的前提。我们充分利用奉贤科技网站、奉贤科技刊物、奉贤科技天地等有效宣传媒体,及时传递科技、科普信息。同时依托网络搭建科技节活动平台,开设科技节主页、科学生活、社区科普、科技动态等栏目,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参与的舞台和了解科技进步的窗口;依托宣传大篷车搭建科技下乡活动,整合各方资源,编辑《科学生活》、《适用技术培训教材》等宣传手册,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汲取科学文化素养的内容;依托地震特色学校搭建青少年科普教育平台,编纂通俗易懂的科普教材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从小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依托社区科协搭建群众性科普建设平台,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普进家庭”活动,精心举办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文艺活动,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
探索服务途径 聚焦发展热点
科协工作要始终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科普发展的道路中,要不断探索为基层服务的新途径,紧贴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为此,奉贤科协积极开展咨询服务,进一步加大“四技”服务工作的力度,不断拓展领域的业务范围,深化技术流通和技术成果转化服务,每年完成70余项的科技咨询项目;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充分发挥科协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组织举办《计算机信息管理》、《科技政策实务操作》、《工程系列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奉贤科协以创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抓手,经多方支持协调,共投入814万元的上海奉禾特色果业有限公司初具规模,于2003年被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命名为示范培训基地。通过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及群众性适用技术成果培训,使人民群众真正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发展道路。
创建示范工程 发挥辐射效应
科普组织是开展社区科普活动的基础,随着我区两次区划调整,农村人口相对集中于各城镇、各小区,这为开展社区科普活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契机。2002年,创建了奉贤首个示范社区科协——南桥曙光小区科普协会。区科协加强科普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工作,专门组织实施“反对邪教、保障人权”、“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倡议书”、“老少读一本书,弘扬科学文明,学习成功榜样,培养创新意识”、举办“华龙之韵”科普文艺等活动,影响带动周边小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此推动了社区科协的创建。我区已经申报12所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3个科普示范基地和3个科普示范村。
加强组织建设 发挥科协作用
本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大胆实践,努力开拓科协工作新领域,推动科协工作全面上水平的思路,指导各基层组织立足本单位,紧密结合全区工作的主要任务的实施,充分发挥各基层科协组织在经济主战场上的主力军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协组织建设,使科协工作更加规范化,一是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以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一系列活动。二是积极探索建立一批非赢利的社会化科普组织,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营利性科普机构,发展科学传播产业。
创新工作理念 构建科普格局
在“十五”后期和今后一段时间,将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不断拓展科普工作的发展空间,构建全方位、群众性、社会化格局。一是创建一个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各建立10个区级科普示范小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企业;二是在南桥新城和奉城中心镇建设大型科普电子屏幕。在各镇建造标准化“奉贤社区科普画廊”;三是建立两个科普事业传播中心;四是建设一座具有现代科技教育和展示功能的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搭建链接网络媒体的科普教育平台,开创科普工作的运行新机制,促进科普事业的新发展。
作者: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