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2009年“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总结
发布时间:2010-05-10

根据《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关于启动实施“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的通知》的要求,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对广大农村居民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普及和培训,一年来共宣传人数36402人,完成任务指标数104%;培训并通过考核的人员4467人,完成任务指标144%,其中农村基层管理者752人,普通农民3715人;另外还培训了专业农民300人;均超额完成了任务,同时还完成了“一村一网”建设154个,培训农村信息化带头人161名。通过一年来的培训普及,全区农村居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农民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化的认知度和感受度极大的提升,对该项工程反响热烈,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我区在经过2007年的工程试点和2008年的工程实施,已经积累的一定的经验和工作流程。特别今年该工程被列为上海市实事工程,区领导高度重视,为了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各成员单位在召开2009年工程实施启动会议之前就已经开始就已经开始分头准备,积极落实了。下面就对今年的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工作经验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证工作实施顺利畅通
我区建立健全了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各单位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具体负责培训普及工程的各项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明确了由分管副区长领导,各相关单位领导参加的区领导小组;明确了区工作小组人员,落实了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和相互协调的机制;工作组成员单位也分别成立了以单位主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镇成人学校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学校的党政领导为组正,老师为组员。成立了镇农村“千村万户信息化”培训领导小组,发挥村民学校资源优势,由各村民学校教育干部任信息化培训领导小组成员,担任联络员并做班主任,专门负责信息化培训。
二、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人员设施合理分配
首先保障人员的合理分配,区信息网和农委在每个村培养了一名信息化带头人,共培养了信息化带头人161人,用来负责本村的信息化工作,协助培训普及工作的开展。
在每个培训点(培训班)分别配备班主任和辅导人员,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如点名签到、上网注册、帮助辅导、分发资料等工作,有的学校还实行双班主任制度。电信精心挑选了了解农村现状、能深入农村开展讲解的10余名骨干员工作为信息化宣传小教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信息化培训的技巧、方法和手段;编写信息化普及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电脑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及3G、IPTV等一些新业务,提高普及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设备方面,妇联和区电信部门积极配合,互相协作,针对农村地区信息设备不到位,专门配备了“信息小篷车”及一名驾驶员,并装载了投影仪、电脑、IPTV等相关设备,对边远地区还专门申请了大篷车。一年来共出动信息大篷车10余次,信息小篷车130余次。
在资金方面,各培训成校每年都从公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用资金用来对计算机房、网络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培训质量。
三、强化检查和考评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
区妇联将“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宣传作为提升妇女素质重要培训工程来抓,分管副主席亲自挂帅抓,专职干部具体负责抓;并将该项工作继续纳入到各镇妇联和开发区妇工委年终工作考核内容,增强了基层妇女组织对“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宣传普及工作的责任性。
成立镇农村“千村万户信息化”培训领导小组,发挥村民学校资源优势,由各村民学校教育干部任信息化培训领导小组成员,担任联络员并做班主任,专门负责信息化培训。培训结束,对教育干部进行考核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对于培训学员,对于认真参加,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的学员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员深入学习信息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保障“一村一网”长期发展,我区把“一村一网”工作列入村级年度考核要求,明确更新工作制度,做到网站有人管、有人用。区信息委、农委做好技术支撑,保证网站运行正常,点击通畅,功能完善,使“一村一网” 信息维护制度化、常态化。
四、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培训质量
根据奉贤区的实际情况,各培训点制定了具体培训方案,内容涉及:培训内容、课时、等级、培训要求、考核管理等,有专门的成员落实工作。在正式培训前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具体细化分解培训内容及课时,做到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考核,制定每天课时教学计划及整个培训进度计划。
对信息化培训班,采取双班主任制度,分别由村教育干部和本校老师担任。因为教育干部对自己的社区居民比较熟悉和了解,这样,就可以确定合适的学习对象,每次上课都采取点名制度,对参加上课和缺席情况进行及时统计,保证上课出勤率和考试的合格率。通过教育干部班主任及时反馈给各村学员,保证上课的出勤率和考试的合格率。同时各工作小组成员主动到各培训点、宣传点亲自听讲课老师讲课,听取学员的反馈意见,针对不足及时提出建议,加以指导,保证学习质量。
区妇联与区电信部门之间建立了每周一次沟通,半月一次核对分析制度,主通过沟通,及时掌握宣传进展情况,并形成了周周沟通制,月月通报制,从而加快了培训进度,提高了培训质量
区工作小组还积极同市工作小组相关单位联系交流,及时将其他兄弟区县在培训宣传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反馈至各单位,完善我区的培训宣传工作。
五、明确培训宣传目标,突出培训重点
根据培训宣传工程的目的,我们把参与培训的人员定位于中老年人员(40岁以上)或者是低学历(初中及以下),因为这些人对于计算机、网络接触少,属于信息化宣传的重点人群。最终我区参加培训人员40岁以上的2957人,占总人数66%,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3181人,占培训总人数的71%,同时培训的课程以入门班为主,尽量让那些不懂计算机,没有接触过网络的农民能够从培训中获得信息化的知识。农委培训的300名专业农民,更是从6月份开始筛选了,选择的对象是南桥、青村、四团、庄行等镇那些忙于农业生产,长期疏于文化学习,计算机能力极差的专业农民。
许多农民参与培训后感触很深,表示在经过入门班的培训学习后,哪怕再忙也要抽时间参加下面的提高班和应用班。庄行镇渔沥村87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陈吉生,参加听讲后深受启发,他感触道:“参加这样的讲课能使我们乡下老人也紧跟时代的步伐,真正体会到新农村新农民就是不一样,我们好好学习,不做落伍的老百姓。”
六、加强服务意识,形式多样,吸引农民积极参与
由于农村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根据农时,抓紧农闲时节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精心安排,由浅入深,最大程度让农民提高学习的兴趣。各培训点从报名上网到组织培训都落实了专人负责,做到报名工作迅速,信息上传准确无误,部分培训点还邀请社区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工作,做好出勤点名和发放教材、午餐、误工费等工作,做好了保障服务。部分学校还制定了学校计算机房在没有课程安排的情况下可向培训学员开放的政策,鼓励学员到学校进行操作技能训练,让农民学有所用,巩固了培训成果。
宣传工作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相结合,向农村社区居民宣传电脑、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知识;与区、镇、开发区组织的各类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农村社区居民宣传普及信息化知识;与白玉兰远程教育网相结合,组织农村社区居民观看信息化知识宣传教育片,多渠道帮助农村社区居民认识互联网,感受信息化,提高信息化意识,掌握信息化知识,服务新农村建设各级妇女组织注重有效实施,做到三落实,即按照下达宣传任务,落实好宣传普及对象;按照培训对象,落实好宣传人员;按照培训实效,落实好培训场所和设备,从而使参加的对象容易懂、容易接受。
为方便农民积极参与。培训宣传地点有的放在农家活动中心,有的就直接在村委会进行,有的在镇图书馆报告厅进行,有的在信息大篷车上进行。宣传时的小教员都用当地土话上课,使村民更能接受,通过讲故事、讲身边小事,通过现场问答,通过互动,加深村民对信息化的了解,同时通过赠送小礼品方式,促使农民积极参加。结合奉贤特色--“菜花节”,多次出动信息大篷车,帮助农村村民更好的认识互联网,感受信息化,提高信息化意识,掌握信息化知识。对于偏远和出行困难地区的农民,为方便农民接受信息化宣传培训,我们一是出动大篷车,直接进村进行宣传培训;二是由镇政府安排专车,将农民直接接送到宣传点或培训点,通过这两种方式保证培训宣传普及工作不留死角。
七、注重培训工作效果,提高培训质量
在培训方式上根据区域特点以及学员的实际,进行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以达到方便学员、激发兴趣之目的。通过问卷、征询,合理组建班级,采用分层次教学以及“官教兵,兵交兵”方法,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学员兴趣特高,使学员学得轻松愉快。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不讲深奥理论,只传操作技术;不求速度,只求实效,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并采用考勤、考核措施,鼓励学员通过上海市统一网络开始。
在宣传工作中我们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针对年龄相对偏大,文化水平相对偏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对象,在宣传是讲究用语,尽量采取方言宣传,讲课时语速尽量慢一点,用生动例子为主等。针对部分镇、村宣传条件不够好,区镇电信局带设备下村,隔天进行调试,确保音响等设备良好,尽力提高培训效果,确保这些对象易懂易接受,从而提高了宣传效果。通过信息化的宣传培训,大多村民经过信息化培训后对宽带、互联网、网上医保结算的好处有了全新的了解,有些村民还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当场做起了了小教员,义务为晚到的村民作讲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
为了加强培训宣传普及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我们按照市工作小组的要求,做好宣传海报的发放,在电信营业点、培训点、宣传点灯诸多场所发放。做好市工作小组组织的大型滑稽戏《橘树下的婚礼》在奉贤区南桥电影院的巡演。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水平,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一村一网”建设也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市经信委、市农委统一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积极行动,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把“一村一网”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来抓,当作是帮助农民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民增收,推广农村信息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来抓。为推广“一村一网”网站,扩大网站建设影响面。我们在“奉贤农网”(http://www.fxnw.cn)和奉贤农业网(http://www.fmap.net.cn)的首页上特添加了导航按钮,并将在新版“上海奉贤”门户网站添加导航按钮,使“一村一网”便于网络搜索和查询,使关心农村发展的各方面认识快速浏览到村级发展情况。
    
今年的培训普及工程已经结束,经过今年的工程实施,我区与市工作小组的联系交流更加紧密,区内各成员单位的配合也更加默契,区、镇政府部门对该项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这一切都对今年我区率先完成培训普及工作,并最终超额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感谢上海市工作督导小组对我区培训普及工作的多次督导,为我区的培训普及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明年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培训和普及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继续做好培训普及工作,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消除城乡“数字差距”,构建学习型社会,使广大农村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奉贤区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工作小组
奉贤区信息化委员会(代章)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作者: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