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柘”里遇见文明|探秘融合新样本,看柘林如何解锁“文旅商体展农”的进阶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13

          走进柘林的乡村,入目是自然馈赠的秀美风光,扑面是邻里守望的淳厚乡风。这里不仅让老房子焕发新韵、让田埂间飘起笑声,更把精神文明建设深度嵌入乡村振兴的肌理——当物质生活的殷实与精神世界的丰盈同频共振,一幅“景美人和、业兴民富”的文明共富新图景,正徐徐铺展。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期“在‘柘’里遇见文明”,看看“柘”里是如何解锁“文旅商体展农”的进阶路径的。

        海湾村坚持以生态农业为基底,培育龙头农业企业、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将绿色发展理念和现代文明风尚根植于乡土,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与休闲娱乐相得益彰的文明发展之路。整合西湾农场、艾妮维合作社、安食尚有机农场等区域企业资源,融合打造生态农业,串联田园音乐会、农业科普、农事体验、蔬果采摘、非遗展演、田园体育等特色活动,构筑“田园牧歌·西湾采摘节”特色品牌,推动本土农业与多产业融合发展。

        法华村立足自身实际,盘活资源禀赋,以花为媒,精心筑就“柘片花海”花卉基地。基地的建成,不仅美了乡村,富了口袋,更在阡陌间悄然绽放出绚丽的文明之花。基地汇聚扶郎花、天堂鸟等近30种花卉,种植面积约120亩,年产量超60万株,四季花开不绝,田园生机盎然。通过“村集体合作社+技术指导+农户”的创新模式,有效整合集中种植与农户分散种植资源,构建起从种植、采后处理到市场销售的完整花卉产业链。随着“花卉经济”附加值的显著提升,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发展的底气也越来越足,共同绘就了一幅“以花兴产、以花富民”的乡村振兴实景图。

     “柘树下”庭院经济项目,是华亭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推动文旅商体展农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项目依托“柘树成林”的文化符号,打造“柘树下”品牌,整合各类农产品资源,实行统一包装与销售,有效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共同富裕。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探索出一条“人人参与治理、人人出力出彩”的全民主体乡村治理新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创新活力。

         在沪派江南的温婉风光中,迎龙村如一颗水乡明珠,以乡土景观为底、农业产业为笔,精心勾勒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图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迎龙村深耕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携手社会组织、企业等打造“恋链轻舍”“小森农场”“龙湖垂钓基地”“紫风轩”等特色点位,串联成“烟渔菛垄”生态旅游带,形成集文化体验、农趣体验、田园度假与水上游乐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来源: 柘林镇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