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草莓病虫情报
发布时间:2023-11-282023年第2期(总第2期)
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3年11月28日
大棚草莓花果期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意见
当前,奉贤地区草莓生产已进入开花结果期。根据区测报点系统调查及面上普查结果显示,大棚草莓蚜虫、叶螨、灰霉病已有发生,细菌性空心病、白粉病已进入发生适期,需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一、病虫害发生情况
1、蚜虫
常年均可发生,以桃蚜、黄蚜危害为主。根据11月3日、11月17日调查,面上普查平均有蚜株率为1.20%,最高为4.40%。根据11月21日调查,草莓观测圃有蚜株率已达到85.00%,百株蚜量为996头。预计后期为中等偏重发生。。
2、叶螨
常年均可发生,以红蜘蛛、二斑叶螨危害为主。根据11月3日、11月17日调查,面上普查平均有螨株率为30.3%,最高为54.00%。根据11月21日调查,观测圃有螨株率已达到27.00%,百株螨量为268头。预计后期为中等偏重发生。
3、灰霉病
始见于11月3日,根据11月3日、11月17日调查,面上普查平均发病株率为4.02%,最高为12.00%。预计后期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4、白粉病
暂未查见。
5、细菌性空心病
暂未查见。去年同期,个别农户已有一定程度发生。
二、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
经常摘除老叶、弱叶及长势弱的侧芽和匍匐茎,进行疏花疏果,调整植株生长的营养供给,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病枝叶、果实等,摘除后放入容器中带出,以减少病菌滋生。
2、物理防治
(1)设置防虫网:大棚的出入口和两侧卷膜通风处设置40~60目防虫网,可防止有翅害虫等迁入危害。
(2)控湿防病:棚内放置温湿度计,在保证草莓正常生长所需温度时(白天20-25℃,夜间8-10℃),调控棚内湿度在50-60%,可有效控制或减少病害的发生。棚内湿度较高时,在晴好天气中午通风降湿2-3小时;阴雨多雾天气,外面湿度比棚内大时,则不适宜开棚通风。
3、生物防治
(1)种植引诱或驱避植物:大棚的周边可种植多花蜜源植物,可诱集蚜虫、蓟马等害虫,又可培育瓢虫等捕食性天敌。棚内间作大蒜,可驱避蚜虫等。
(2)投放捕食螨:可选用智利小植绥螨,叶螨发生早期每亩投放2-3瓶(标准瓶);2周后重复释放一次,可有效控制生长期的叶螨为害。
4、药剂防治
(1)蚜虫:可选用1.5%苦参碱可溶性液剂40-46毫升/亩,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5-20毫升/亩,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5-30毫升/亩,或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16毫升/亩等药剂进行均匀喷雾。以上药剂可兼治蓟马。
(2)叶螨:可选用0.5%藜芦碱可溶液剂75-100毫升/亩,或110克/升乙螨唑悬浮剂20-30毫升/亩,或43%联苯肼酯悬浮剂25-30毫升/亩,或20%丁氟螨酯悬浮剂40-60毫升/亩等药剂均匀喷雾。
(3)灰霉病:可选用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5-75克/亩,或8%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或2亿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00-300克/亩,或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30毫升/亩,或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30毫升/亩等药剂均匀喷雾。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8%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可湿性粉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可兼治白粉病。
三、注意事项
1、晴天进行草莓整枝,整枝后,应及时喷药处理伤口,以减少病害侵染。
2、花果期用药,优先或以使用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生物农药应与化学农药分开使用,以避免降低或失去药效。注意轮换使用不同化学药剂,同一种化学农药在一季草莓生产中原则上使用不超过2次,以避免产生抗药性。采摘期,需注意安全间隔期,确保草莓食用安全。
3、杀虫剂对蜜蜂均有一定毒性,使用前应撤出棚内蜂箱,一般喷药后通风3天以上再移入蜂箱。
4、获得草莓绿色认证的合作社或企业,应选择使用登记作物为草莓且绿色认证可用的农药。
5、草莓生产中,棚内外不得使用灭生性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