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发布时间:2023-07-12
7月11日,已进入2023年“三伏”时节,美味的羊肉近期登上了无数上海人的菜单。对于最挑剔的那些舌头,光在伏天吃羊还不够,还得吃出精髓、吃出门道、吃出仪式感。比如,一大早天还蒙蒙亮就起床洗漱然后驾车出门,一路疾驰数十公里从市中心抵达南部郊区,就为了好好“搓”一顿当天活杀的最鲜美的土羊。
别人专程来郊区吃伏羊,呼朋引伴、趁势聚会,而来自静安区的萧爷叔则是独自一人,临窗而坐,三两羊汤面和几块热气羊肉,就是他一大早赶来的全部理由。他幽默地调侃:“这要靠信念!”
|伏天吃羊,要的就是“热气”
“这个要靠信念的,没有信念这么早,谁过来?关键是个仪式感。”
萧爷叔是上海静安人,每年三伏天,都要到有着百年伏羊传统的奉贤庄行镇来吃羊汤面。
早晨五点半起床洗漱,六点坐上私家车,安全带一系油门一踩,他就在清晨通畅的高架道上一路直奔50公里外的奉贤花米庄行。早上七时左右,萧爷叔已到目的地。
作为一个讲究人,萧爷叔估摸着自己的体质和对羊肉的需求,“整个伏天,总要过来吃个两三顿。”
入伏前夕,萧爷叔又来了,这是他今年的第一顿。
“今天我不是从家里过来的,我是从安徽过来,之前我去安徽帮朋友的忙,反正要回上海,索性一早弯过来吃了。”萧爷叔还是遵循自己吃伏羊的老习惯,他没有林林总总点上一大堆——而是一碗简简单单的羊汤面,厨房师傅说半斤起卖,他说我只要三两。至于羊汤面上的羊肉,其他许多顾客会点白切羊肉,但萧爷叔强调,一定要热气羊肉。
“不是热气羊肉,我为什么要跑这么远到这里来吃呢?”在他的“吃经”里,伏天吃羊必须热气,当天早晨活宰现煮趁热切分上桌,一筷子入嘴,肉质细嫩酥而不烂,毫无羊膻味不说,雪白的脂肪更是入口即化的享受,不油也不腻。
萧爷叔有着自己的坚持:“羊肉不能进冰箱,冷藏冷冻都不行,稍微一冰过,那味道完全就不同了!”因此,为了这一口最新鲜的羊肉,他宁愿每年三伏天里数次百公里往返跑,就为了吃碗羊汤面,今年从马鞍山回沪,更是星夜出发开三百多公里就为了这一碗早餐。
|吃羊进补,需考虑自身体质
虽然独自前来吃羊汤面,吃着吃着还酷酷地戴上了墨镜,但萧爷叔是非常健谈的。谈及养生与吃羊肉,萧爷叔有一套自己的门道:“中国人讲道法自然,人立于天地之中,一切要顺应天时。比如一年四季,我就跟着二十四节气跑。一个节气三个侯,二十四节气又分七十二侯。这个节气到了,气候相应变化,花草虫鱼都跟着有相应的变化,人也应该如此。了解了这些,顺着这些,人也就平衡了,思想上不用去想太多。”
在他看来,伏天吃羊肉也是遵循自然规律,但这其中还大有讲究。首先,即使伏天吃羊也不宜天天吃,要看自身的体质是否需要羊肉大补的热量,来确定伏天吃羊的次数。其次,羊的“种”要好,要吃草,不能是吃抗生素长大的。羊的“种”好羊肉的食材才会好,才有食补的效果。
看看别人的桌上,各类羊菜大盆小盆吃到嘴巴流油,亲朋好友推杯换盏热闹非凡,萧爷叔大老远跑来就吃一碗羊汤面,是否“值得”?
“当然值,”萧爷叔说,自己除了来吃面,每次都要带对面果园的梨子和桃子回家的。
萧爷叔也推荐邻桌热聊的食客去买,“这里的梨子和桃子都是本地特产,品质不错。买的时候不要照原价买,可以还价的。还有摊主会现切果片给你吃,也不要一吃好吃就买太多,如果它的样品好吃结果买回家的不行呢?最好自己先买一只吃吃看。”
|大快朵颐,大棚里“更有感觉”
这两天到奉贤花米庄行吃伏羊的老饕们发现,今年这里发生了一个大变化:广场上以往多家羊肉馆共享的露天大棚消失了,过去一长排羊肉馆子也关了门,门口拦起隔离带。
广场上熟悉的老店只剩下了隔离带两头的孙家羊肉馆、李记羊肉,以及今年新开业的规模更大的一品羊庄。
过去,这一块的羊肉馆子萧爷叔都光顾过,今年他选在了一品羊庄二楼靠窗的座位。从玻璃窗望下去视野开阔,外面的广场尽收眼底。即使是出梅入伏前后的大热天,羊肉馆里空调大力吹拂也非常凉快,阳光透过玻璃晒到桌面失了热力,变成一层透明柔和的光亮。
但即便如此,萧爷叔还是觉得,过去在户外大棚里吃“更有感觉”。
有这样想法的并非个例。
孙先生是奉贤本地人,又是一年三伏天,到了他做东请朋友们来这里吃羊肉的日子。
按传统,烧酒是伏羊的“标配”,不过到了现代,酒的品种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朋友们带来了白酒也带了黄酒,对于说不想喝酒的朋友,大家一致说:“除了开车的人,吃伏羊怎么能不喝酒?给你来瓶啤酒吧!”
由于下手早,订到了包间,一早七点一刻已经开席,外面大厅客人较少、还在转电风扇时,孙先生和朋友们已经在空调房间里热火朝天地吃喝了起来,大口羊肉,大口老酒,吃得血气沸腾。
“空调间里虽然凉快,还是户外大棚吃得更爽快啊!”不知哪位朋友席间提起一句,众人都纷纷响应,“希望外面的大棚能早点回来!”
孙记羊肉的店主告诉记者,外面的大棚此前租期是十五年,已经到期了,所以今年就没有了。旁边的这些店也圈起来面临改造升级,但具体怎么改还要听安排。
作者:徐妍斐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