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千年弦音:大龢堂公益课堂点亮奉贤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9-02

*千年唐韵,拨动心弦

8月30日,上海大龢堂乐器文化工作室应奉贤博物馆之邀,举办《唐代生活美学中的乐器》公益讲座。百余名市民与青少年冒着酷暑齐聚一堂,与323件唐代文物“零距离”对话,聆听宫商角徵的千年回响,感受大唐风华的音韵之美。

*暑期非遗热,文物“活”起来


暑假是传承非遗的黄金时节,奉贤博物馆以“露华浓深——大唐生活美学展”为契机,汇集8家文博单位、323件珍品,从“玉容霓裳”到“物华天工”,再到“诗礼笙歌”,全方位展现唐人的餐饮、服饰、茶道与器乐生活,成为沪上青少年争相打卡的文化热点。

下午一点半,大龢堂创始人沈正国以《唐宫乐图》《韩熙载夜宴图》为引,带领观众走进唐代乐器的音韵世界。团队历经多年复原的唐尺八、唐竹叉笛、泰始笛、鸡娄鼓、弦鼗、吴竹笙等古乐器,在现场“开口诉说”,将展品与历史、美学交织,营造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们听完讲解后兴致勃勃地回到展柜前寻找对应乐器,“看得入眼、听得入心、记得长久”。正如沈正国所言:“非遗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能吹进耳畔的清风。”

*千年文脉,弦歌不辍

大龢堂长期致力于传统乐器文化的传承与探源,力求再现重要乐器文化的风采。他们创办的公益网站《中乐图鉴》网上博物馆,历经17年积累,已发布150余篇乐器专题图文,为古乐爱好者搭建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每一根琴弦的拨动,都是与传统文化的深情对话,让孩子们在音符间触摸千年文脉的温度。

*有感而发 

千年唐音,余韵悠长。大龢堂的公益课堂,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更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当古乐器的音色在博物馆回响,我们仿佛听见唐人生活的诗意与风雅。愿这弦歌不辍,唤醒更多人对非遗之美的热爱与传承。

作者:赵丽霞

来源: 《新闻晨报》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