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乐业-指导案例】职业女性如何应对职场选择

发布时间:2024-10-10

【案例介绍】

  36岁的王女士,本科学历,有多年市场运营营销和策划经验。因为女儿即将上小学,需要更多时间来陪伴,王女士辞去了市区的工作回到奉贤。王女士的心愿是在家附近找到一份工作,好好陪伴女儿长大。辞职后,王女士发现求职市场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找一份和原来一样的工作薪资落差大,如果换一个全新的行业,自己就成了职场新人,一点把握也没有。带着迷茫,王女士预约了“职业指导”寻求帮助。

【问题分析】

  职业指导师针对王女士的情况,梳理了她碰到的几个求职问题:

  一、薪资落差大

  王女士通过各种招聘渠道投递简历,发现跟以前相同岗位的薪资收入落差有点大。

  二、发展机会少

  王女士一直从事市场营销,已打拼到部门主管,在家附近类似的工作岗位很少。

【指导建议】

  一、充分了解自我需求

  职业生涯大都会面临5个阶段,即定位-适应-发展-转型-平衡,像王女士这样的已婚已育的职场人,因家庭与事业各种角色的时间、精力、资源分配冲突,导致发展失衡。指导师利用“生涯彩虹图”模型,帮助王女士找到当下的发展重心,更好地协调人生的各个角色,从而达成自己的目标,明白了当下最重要的是照顾女儿的学习与生活,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需求。

  二、调整心态和期望

  在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后,指导师建议王女士调整求职心态和期望,地域差异、行业发展水平差异等必定会导致经济收入的差异。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王女士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虽然薪资会下降,但多了陪伴孩子的时间,能更好地照顾家人,调整好心态,心理的落差感就会消失。

  三、打开求职的新路径

  王女士平时的求职渠道仅限制于各大招聘网站,以为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提供的是劳务工岗位。近年来,政府部门搭建了高质量的求职桥梁,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织密基层服务网络,建立立体式的求职模式。指导师推荐王女士可以多去站点看看,从就业服务站获取更多招聘信息。

【指导成效】

  经过指导,王女士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与职业选择。不久,在微聘会活动中,王女士适配到符合自己预期的岗位,凭着多年工作经验的累积及真诚的沟通,王女士最终通过面试顺利入职,担任市场企划经理一职。

【引申思考】

  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定位、发展、平衡问题,尤其职业女性更容易出现焦虑和彷徨,陷在自己设定的泥坑里。“生涯规划”帮助更多的人建立内在的稳定性,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让自己修炼出“爬坑”的能力,即便不小心掉到了“坑”里,也能快速地爬起来继续前行。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