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生态环境局构建智慧环保“三大体系”打造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新标杆”
发布时间:2024-06-21一是构建智慧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做到实时、实景。以城市生态环境智能化为目标,建成“生态环境数据中心 ”,实现了区内4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9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3个噪声自动监测站、6个园区空气特征污染自动监测站、10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空气特征微型站,600多个在建工地扬尘监测点位以及100多家污染源企业自动监测数据实时更新、分析和预警,充分发挥“电子哨兵”技术支撑作用。2023年,区生态环境局以“无废城市”创建的契机,启动并推进“无废综合管控平台”建设,全面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
二是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做到联通、联动。为进一步资源利用、数据共享,将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目录建档并全量归集至区政务数据中心,对上实现了与市大数据中心对接,对内与区级相关单位、园区、街镇数据共享。通过“环保大脑”整合环境质量、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超标预警、视频监控、企业环境问题等 16 项环保重点数据,形成可视化数据成果,便于管理人员形成日常监管,一旦出现异常、超标情况将推送短信至属地及管理部门以便及时开展排查。此外,园区还可以登录综合信息移动APP掌握辖区内企业真实排污情况。
三是构建生态环境智慧化管理应用体系,做到智慧、智能。新建“多维大气污染源溯源引擎”模块,在发生监控站点频繁警报时,通过对浓度、气象参数、特征污染组分的分析,初步锁定排污单位,为大气污染源溯源工作提供支持,提升我区大气污染源溯源工作成效。在空气质量保障攻坚方面,通过依据污染浓度、气象数据结合站点周边移动源、道路扬尘、建筑工地等情况,联合区绿容、城管、交管部门,开展点位周边排查和整治工作。截至2023年,在智慧平台提供预警的基础上,经人工复核,累计出具污染源有效超标报告217份,工地扬尘超标报告8份,并移交执法部门进一步处理,形成地表水断面水质异常分析快报34份、产业园区空气特征污染快报10份,实现更精准、更有效的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