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奉贤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25-05-29一、概述
2024年,奉贤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科学谋划美丽奉贤建设,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
2024年,奉贤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1%,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19个河湖考核断面(3个国控断面和16个市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连续三年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区域环境噪声、近岸海域水质和地下水环境保持稳定。
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
1、总体状况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进行评价,2024年,奉贤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64天,优良天数328天,优良率为90.1%1。其中,优144天,良184天,轻度污染31天,中度污染3天,重度污染2天。
全年36个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为臭氧(O3)的有18天,占50%;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的有16天,占44.4%;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有2天,占5.6%。
2020-2024年奉贤区AQI优良率变化趋势图
2、主要监测指标2
(1)细颗粒物(PM2.5)
全区PM2.5年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与2023年持平。近5年(2020-2024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区PM2.5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体较平稳。
2020-2024年奉贤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趋势图
(2)可吸入颗粒物(PM10)
全区PM10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较2023年(40 微克/立方米)下降12.5%。近5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区PM10年均浓度总体较平稳。
2020-2024年奉贤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变化趋势图
(3)二氧化硫(SO2)
全区SO2年均浓度为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较2023年(6微克/立方米)下降了1微克/立方米。近5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区SO2年均浓度保持低值水平。
2020-2024年奉贤区二氧化硫SO2浓度变化趋势图
(4)二氧化氮(NO2)
全区NO2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较2023年(27微克/立方米)下降3.7%。近5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区NO2年均浓度总体较平稳。
2020-2024年奉贤区二氧化氮NO2浓度变化趋势图
(5)臭氧(O3)
全区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14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比2023年(148微克/立方米)下降2.7%。近5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区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2020-2024年奉贤区臭氧O3浓度变化趋势图
(6)一氧化碳(CO)
全区CO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为0.80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和2023年持平。近5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区CO浓度变化幅度不大,总体相对稳定。
2020-2024年奉贤区一氧化碳CO浓度变化趋势图
(7)酸雨
全区降水pH值范围为4.78-5.86,全年降水pH值加权年均值为5.37,较2023年下降0.03;酸雨频率为68.2%,较2023年上升17.5个百分点。近5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区酸雨污染总体呈平稳趋势。
2020-2024年奉贤区酸雨频率和降水pH值变化趋势图
(8)道路PM10移动监测
全区道路扬尘颗粒物月均浓度范围为61-146微克/立方米,全区年均值为87微克/立方米。月均浓度最高峰出现在1月,月均值为146微克/立方米;最低峰出现在7月和9月,月均值为61微克/立方米。
2024年奉贤区道路PM10移动监测月均值变化趋势图
(二)水环境质量
1、总体状况
2024年,我区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19个考核断面(3个国控断面和16个市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连续三年100%。
2020-2024年奉贤区19个考核断面优Ⅲ类比例变化趋势图
2024年,全区主要河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在0.50-1.06之间,平均为0.72,与2023年基本持平。区内主要河流46个监测断面(含1条饮用水源地监测断面和1条与浦东新区共考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占84.8%,Ⅳ类占15.2%。
2024年奉贤区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2、重点河流
(1)南竹港
2024年南竹港水质综合指数P(Ⅲ)T值为0.73,5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Ⅲ类,与2023年相比,总体水质略有恶化。主要污染指标中,总磷浓度上升30.8%,氨氮浓度上升20.1%,五日生化需氧量基本持平。
(2)浦南运河
2024年浦南运河水质综合指数P(Ⅲ)T值为0.73,5个监测断面中3个水质为Ⅲ类,2个水质为Ⅳ类,与2023年相比,总体水质略有恶化。主要污染指标中,五日生化需氧量下降6.8%,氨氮浓度上升21.1%,总磷浓度上升18.8%。
(3)金汇港
2024年金汇港水质综合指数P(Ⅲ)T值为0.58,3个断面水质均为Ⅲ类,与2023年相比,总体水质基本持平。主要污染指标中,氨氮浓度下降26.6%,总磷浓度下降13.3%,五日生化需氧量下降9.4%。
奉贤区重点河流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趋势图
奉贤区重点河流氨氮浓度变化趋势图
奉贤区重点河流总磷浓度变化趋势图
(三)土壤环境质量
2024年,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100%,未发生因重点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不当或耕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四)声环境质量
2024年,全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为“好”等级,夜间为“较好”等级;道路交通噪声昼间为“好”等级,夜间为“好”等级。
1、区域环境噪声
2024年,全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时段的平均等效声级为49.9 dB(A),较2023年下降1.1 dB(A),夜间时段的平均等效声级为43.1 dB(A),较2023年下降1.3 dB(A)。昼间、夜间时段所有测点达到好、较好和一般水平。
近五年监测数据表明,奉贤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时段和夜间时段年际间呈波动状态。
2024年奉贤区昼间时段区域环境噪声等级分布图
2024年奉贤区夜间时段区域环境噪声等级分布图
2020-2024年奉贤区区域环境噪声变化趋势图
2、道路交通噪声
2024年,全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的平均等效声级65.6 dB(A),较2023年下降0.4 dB(A),夜间时段的平均等效声级为54.1 dB(A),较2023年下降7.9 dB(A)。昼间时段评价为好的占所有测点100%,夜间时段评价为好的占所有测点91.7%。
近5年监测数据表明,奉贤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和夜间时段总体稳定,呈改善趋势。
2023年 2024年
2023、2024年奉贤区昼间时段道路交通噪声等级分布图
2023年 2024年
2023、2024年奉贤区夜间时段道路交通噪声等级分布图
2020-2024年奉贤区道路交通噪声变化趋势图
三、措施与行动
(一)全面推进美丽奉贤建设
1、发布行动方案
2024年7月,《全面推进美丽奉贤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之城的行动方案》发布实施,《行动方案》积极对标国家和上海市美丽建设各项任务和节点要求,并结合奉贤区发展实际及特点,在融合美丽上海“十美”任务框架基础上,新增乡村美、新城美两个特色领域,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环境、高格局生态、高水平生活、高强度保护、高引领样板、高浓度底蕴、高标准保障8大领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任务要求。
2、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为扎实推进美丽奉贤建设,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美丽奉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项目清单》,提出了近三年美丽奉贤建设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同步,印发《职责分工表》及《美丽奉贤建设推进机制》,将具体工作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不断压实各部门、各街镇工作责任,完善美丽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凝聚美丽建设合力。
3、项目推进情况
《美丽奉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共提出90项工作任务(市级任务57项、区级任务33项)。其中,2024年需完成任务10项(市级任务4项、区级任务6项),截至年底,已全面完成;2025年、2026年工作任务均按照时间节点启动推进。
(二)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
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认真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新模式,积极探索环境治理新路径和新举措。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11月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海湾镇成功入选第一批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地遴选储备库名单
(三)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污染减排
2024年,共审批涉及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项目71项,新增氮氧化物2.4吨、挥发性有机物(VOCs)29.83吨。通过技改、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完成重点减排项目26个,涉及减排氮氧化物1.70吨、挥发性有机物285.70吨。
2、蓝天保卫战
全面启动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67项重点任务为抓手,统筹PM2.5与O3协同治理。推动我区12家企业开展VOCs源头减排工作,推进VOCs治理设施专项检查,完成18家企业20台简易设施精细化管理试点。推进化工、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清洁生产全覆盖,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审核评估6家。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识审核核发工作,共受理制作标识3462张。修订完善2024年度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和实施细则,保障进博会期间空气质量。
3、碧水保卫战
(1)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持续开展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杭州湾海岸线-奉贤段入海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基本完成全区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和溯源工作,累计排查排口约13万个,2024年整治问题排口1419个。
(2)推进河道治理
持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金汇镇乐善村,庄行镇吕桥村、东风村2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建设。完成1个骨干河道的断点打通、20公里河道的综合整治及10公里新城绿环水脉建设。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92%,完成3200户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2024年,全区430个镇级以上河道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到Ⅴ类及以上,其中优Ⅲ类断面比例为96.7%。
(3)西部污水处理厂四期建设
2024年12月,西部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项目投入通水试运行,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新增污水处理规模10万吨/天,工程建成后,奉贤西部污水处理厂整体处理规模达到30万吨/天。
(4)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进展
污水处理厂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其中,东部污水处理厂将再生水用于污泥厂生产用水,累计使用79819吨;西部污水处理厂将再生水用于厂区外林地浇灌,再生水设施建设已完成,后续将根据西部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进度进行通水使用。
(5)金汇港、南竹港总氮管控
2024年监测结果显示,全区127个监测断面总氮浓度均值为2.26mg/L。截至年底,金汇港“一河一策”方案中的11个领域21项重点工程已完成19项,南竹港“一河一策”方案中的9个领域17项重点工程已完成15项,其余工程均有序推进中;所有问题排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销项。
4、净土保卫战
持续加强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土壤环境监管,严格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度,年内评审备案“一住两公一商”项目地块88个。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质量监督,年内对23个地块开展质量控制。完成40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
5、守牢固废环境安全底线
持续做好固废信息化管理,完成3682家危废产生单位管理计划备案,全年共产生危险废物6.69万吨,处置4.43万吨、利用2.26万吨。持续开展奉贤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工作,对145家产废企业开展现场指导。强化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2家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平台正常运行。一般固废跨省转移利用备案188批次。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平台平稳运行,对区内124家小型医疗机构医废48小时内收运。对49家企业开展化学物质调查,将8家涉调查物质的企业纳入清洁生产审核。
6、无废城市创建
评选区级“无废细胞”78家,其中1家获选上海市级“无废细胞”。科学计算各街镇“无废指数”,有效评估“无废城市”建设实效。完成无废城市宣传片拍摄,宣传“无废奉贤”形象。基本建成“无废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形成固体废物高效监管格局和服务模式。
7、生物多样性保护
扎实开展生态保护监管,强化生物多样性治理保护,编制《奉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手册》,完成生物多样性阶段性调查年度评估报告,进一步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共调查到各类物种1200余种,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1种,IUCN红色名录40种,上海市新纪录2种。加强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在奉贤区生态环境局公众号上发布《穿林探湖摸“家底”,奉贤区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夜园闻蛙鸣,趣味虫中来--奉贤区市民参与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等多篇宣传文章,在上海市古华园、上海之鱼公园开展鸟类、两栖类、昆虫科普讲座。
8、辐射安全管理
2024年,完成环境风险企业备案386家,完成放射源市内移动备案31家次,审核核技术利用单位年度评估报告198家,审批辐射安全许可111项(其中包含转让放射性同位素许可1项),参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沪安-2024”上海市处置辐射事故应急综合演习。
9、垃圾治理
持续巩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建成27个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居住区、37个惠民回收服务点、3座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先后建设2座建筑垃圾分拣和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对装修垃圾和拆房垃圾进行规范化处置,总设计处理能力为66.8万吨/年。12月30日,区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启动试运行,设计处理规模530吨/天。
(四)扎实作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
2024年5月9日至6月9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上海市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24年8月21日向上海市正式反馈督察报告。根据反馈情况,我区涉及7项具体点位的整改任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保督察工作,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全区各部门、各属地团结一致、行动迅速、立即响应,对督察转办问题以及通报的典型案例,始终坚持举一反三、边督边改、立行立改,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至年底,4项问题已完成即知即改,3项问题已明确整改计划,按要求推进整改。督察期间,我区累计收到督察组交办信访127件(重点件13件),2024年办结120件(重点件全部办结),阶段性办结7件。
(五)绿色低碳发展
“双碳”领域:编制并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海湾镇、金海街道金水苑、工业综合开发区3个低碳试点创建工作,启动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2个低碳试点创建工作。
产业领域: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62户,涉及土地面积1374亩;加快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治理改造。
能源领域: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充分利用工业厂房等空间资源,积极推广光伏发电项目,完成装机容量169120KW。
交通领域:年内新增充电桩2700余个,完成25辆新能源环卫车更新,超额完成市级年度任务指标;完成新能源公交车辆更新5辆,构建多元化新能源公交车应用。
建筑领域: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8.6万平方米。
绿化建设: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一村万树”工程,推动林草扩绿增量,新增森林面积3447亩、各类绿地100.5公顷、绿道26公里、立体绿化2万平方米。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增公园13座,公园总数达到216座。通过举办第十一届上海梅花节、2024上海(国际)花展(奉贤会场)等活动,营造全民共创的良好氛围。
(六)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探索生态环境基层治理和社会多元共治实践经验,认真做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试点申报推荐,调动更多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自2021年以来,共顺利完成3批次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试点申报工作,其中奉浦街道等4家单位入选全市试点示范名单。2024年,鼓励和引导区内4家单位积极申报第三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试点,持续深化典型案例推广和试点培育,不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区各层面参与现代环境治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强劲引擎。
(七)生态环境法制
1、生态环境执法
2024年,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紧扣水、气、土、固废、辐射等重点领域,共计开展44项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832人次,检查925批次,检查单位1947户次,检查污染防治设施3028台(套),实施行政处罚51件,处罚款619.86万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件,限产停产1件,移交涉嫌污染环境罪案件线索1件,适用免罚清单案件7件,免于处罚金额25.65万元。
2、生态环境普法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坚持“源头”“末端”双管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普法活动,引导企业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服务企业绿色发展。为街镇环保工作组及重点排污单位开展专题培训,拍摄“贤城绿盾”环保小课堂宣传短视频4期,助力企业提高环境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3、持续推进生态损害赔偿工作
推进农业和野生动植物等全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7件。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涉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重大线索核查,启动索赔并完成磋商。创新检察公益诉讼与行政机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相衔接机制,建立生态损害赔偿暨检察公益诉讼修复示范基地。
(八)保障措施
1、环保投入
2024年,全区投入环境保护经费40.61亿元。其中:市级投入14.28亿元,占总投入35.16%;区级投入14.50亿元,占总投入35.71%;其他投入11.83亿元,占总投入29.13%。
从投资项目分,污染源防治133584.09万元,占总投入32.89%;生态保护和建设4505.16万元,占总投入1.11%;农村环境保护60129.87万元 ,占总投入14.80%;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128803.10万元,占总投入31.72%;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6847.69万元,占总投入1.69%;环保设施运转费69567.10万元,占总投入17.13%;其他环保投入2660.43万元,占总投入0.66%。
2、环评管理
落实生态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年共审批环评155项,核发排污许可证294家次。加大环评与排污许可证“两证合一”推广力度,组成“两证合一”专班小组实施一对一指导帮扶,协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加速技术审核,简化申报材料,2024年共指导帮扶4家企业完成“两证合一”事项。
根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2024年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检查和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工作的通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完成了188家执行报告合规性审核和96家持证企业排污许可证质量评估工作。
完成2024年度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落实情况跟踪评估工作,我区共有7个产业园区被市生态环境局列入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园区。
3、环境监测
2024年,完成自动监控设施验收备案102家,开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检查200家,执法监测352次,信访、应急事故等监测90次,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监测633辆次,柴油车入户监测622辆次,柴油车路检路查986辆次,加油站监督性监测16家。出具监测报告442份,其中执法监测报告352份、信访及应急监测报告90份。
4、“互联网+”环境监测管理平台
持续深化“智慧环保”平台的综合应用,累计接入污染源在线监控单位100余家,排口200余个;已验收备案企业102家。接入环境空气站4个、地表水站13个、噪声自动站3个、产业园区空气特征站7个、VOCs(挥发性有机物)标准站1个,VOCs(挥发性有机物)微型站10个,工地扬尘监测点600余个。
四、公众参与和监督
(一)意见提案办理
2024年,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9件,其中主办件3件,会办件6件。采纳民建提出的第0603079号“关于奉贤区工业园区减碳工作的建议”政协提案,在践行“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积极推进低碳试点创建工作。
(二)投诉受理和应急处置
2024年,共受理各类生态环境信访1276件。认真落实接访首办负责制度,对一些化解难度大、重复率高和回访不满意的环境信访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2024年累计上门办信14件,累计包案化解信访矛盾23件,有效推动矛盾化解。加大区域环境信访调处力度,加强居民区周边企业巡查,发现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持续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和夜间巡查等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导致信访矛盾的环境问题。
(三)公众满意度调查
2024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对我区开展的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综合评分为82.98分,排名全市第二,其中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固废土壤与卫生绿化、生态环境等5项指标分值同比2023年有所提升。
(四)信息公开
有序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24年主动公开文件13件,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8件。加强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持续提高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水平。在制定《全面推进美丽奉贤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之城的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的过程中,多次组织听取群众意见,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邀请利益相关方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会后及时向列席代表反馈会议决策情况及意见建议采纳情况。
(五)生态环境宣传
1、开展主题宣传
2024年,聚焦“国际无废日”“全国低碳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环境节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先后举办无废科普宣传、低碳专题讲座、百姓低碳集市、“全面推进美丽奉贤建设”广场宣传活动等近10场,累计参与居民、学生等300人次。
2、环保设施开放
持续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鼓励公众近距离观看环保设施,共有20个团队、339人次预约并参观。
3、强化普法培训
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围绕“常见违法行为”“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手续办理”“无废细胞”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9场,累计参与750余人次;制作执法普法“环保小课堂”微视频5期。
1全区4个监测站点平均值。
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