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服务】打造联系服务群众“微矩阵” 激活社会治理“红引擎”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1日

面对新时代下加强基层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新要求,四团镇党委以有核心、有队伍、有载体等“六有”服务机制为抓手,不断深化丰富站点的功能内涵,消除“空白点”、织密“连心网”、开展“一站式”服务;坚持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推动服务联系群众向“最后一米”拓展,持续提振全镇社会治理振兴发展红色动能。

锦港佳苑居民区党群微家

锦港佳苑居民区党群微家紧邻宝龙生活广场、四团幸福公园,通过建设家门口的“党群微家”,为周边的党员群众提供了集休闲娱乐、学习教育、志愿服务、协商议事等于一体的活动场所。

服务宝龙的后花园。以“锦港佳苑党群微家”为服务核心,为正在建设中的宝龙生活广场提供党群服务资源,在人才吸引和凝聚力量上下功夫,实现建共享共赢。

醉美公园的歇息点。为辖区老人、环卫工人、公交车司机等户外出行人员提供热水、电视机、爱心医药箱和临时休息的场所,提升服务效能。

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通过讨论制定“党群微家”工作制度和服务承诺,党员带头参与社区自治,带动群众共同参与楼道整治和社区管理,有效解决物业管理、社会救助、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社区事务。

便民服务的综合站。围绕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党群点单、微家接单”活动,为党员群众“量身定制”优质服务,开展如“DQ”益行”红色代办、政策宣传、健康咨询、妇女维权、矛盾调解等生活和公益服务活动。 

拾村村党群微家

拾村村党群微家建有党建微公园、党建长廊等宣传教育设施,融合工青妇、平安驿家、乡贤工作室、统战之家、戏曲之家等资源,并通过打造宣传教育、风采展示、便民服务、文艺汇演、协商议事等平台载体,为党员服务提供“一门式”服务。

宣传教育平台。定期组织禁毒、反邪教、妇女维权、未成年人教育、侨法宣传等微理论、微宣讲、微培训活动,提升党员群众法律法规意识。

风采展示平台。在微家内常态化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党员星级管理”“赶考在一线”等党员群众风采展示,促进社会治理的同时,引领时代新风尚。

便民服务平台。定期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在微家内开展磨剪刀、修雨伞、理发等便民服务和量血压、测血糖等医疗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

文艺汇演平台。组织文艺爱好者,自编自导自演“美丽约定”“垃圾分类”“人居环境”“红色村居”等文艺节目,寓教寓乐的同时,做好村民思想引导、村民自治管理等工作。

协商议事平台。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在微家内召开困难补助、邻里纠纷、和美创建等议事活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五四村党群微家

五四村党群微家融合政协委员工作室、“吾乡四季”直播室、“田野之光”工作站等阵地资源,通过开展“学习+”“服务+”“治理+”等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党群+”特色活动,成为村民宅基靓丽的“红色风景”。

党群“学习+”。围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专题党课、情景教学、现场互动、主题沙龙等形式,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接受学习教育。如与上海电力大学成立“田野之光”工作站,开展“青春心向党,艺术进乡村”活动,通过“艺术党课”强化学习成效。

党群“服务+”。立足解决村民群众身边事、烦心事,组建便民服务、家园保洁等宅基志愿者服务小队,推进“红色代办”“送医下乡”“政策咨询”“居家安全”“修理小家电”等各项便民服务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等。

党群“治理+”。与辖区内的各党组织通过阵地资源共享、活动形式共创、党建载体共建的形式,推动社区治理显成效。如联合“思贤”合作社等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与妍杰公司联合开展“我为村庄洗脸”等活动,助推美丽约定等。

党群“发展+”。定期组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来家”议事,通过在微家内“在线直播”等形式,为村里“吾乡四季”农产品代言,助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打造联系服务群众“微矩阵”,激活社会治理“红引擎”,四团镇党委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延伸到基层一线,把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缩短为“最后一米”,凝聚起党心民心,进一步激发了社会治理新活力,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党群“微矩阵”,有效提升了党群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