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团镇今年文化工作硕果累累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1日
2020年是各条战线经历的最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文明城区复检的考验中,四团镇坚强的挺过来了,并迎来了硕果累累的丰收季。其中,文化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1、收藏馆顺利开馆。
7月1日,四团镇收藏馆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该馆是集中展示本镇传统文化、百姓生活的文化空间,内部共分5个展厅,含盖了四团镇现有的32项文化因素,以及邵根才生前向家乡四团捐赠的3900余件个人藏品。同时,展厅内还包括四团的历史沿革,以及“百宝墙”,展陈了从村民家中收集的农耕、民俗用品,目前四团百姓借展的“老物件”近270余件。
2、原创沪剧大戏《银杏树下》顺利开演并屡获大奖。
本剧经过16个月的反复研讨、精心创编,于8月18日在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正式开演,期间分别在浦东、静安、普陀、嘉定、松江、青浦、金山、奉贤等地演出,至12月17日,已累计安排演出50余场次。该剧取得的荣誉:
1、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优秀剧目奖”。
2、在沪苏浙皖四地戏剧家协会与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联合主办了“为了明天——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题创作剧本征集活动”中,荣获小康题材三等奖。
3、第二届长三角G60九城市民营剧团优秀剧目交流演出闭幕剧目。《银杏树下》担当压轴大任,九城市同步直播!不负众望,完美收官。
4、上海市文旅局主办的2020上海优秀民营剧团获奖剧目赴江苏宣传推广,12月6日晚上演于江苏省苏州湾大剧院。
3、全面推广“非遗在社区”项目。
今年4月,四团镇在全镇33个村居推广“非遗在社区”工作,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曲艺等多个类别,项目有酿酒、打船、老八样、乡土谜语、织布、织带、夏家羊肉、中式盘扣、乡土纸艺、编织、钩针技艺、渔网编织、芦花蒲鞋、疔疮膏药、梅花糕、大堰桩头白斩鸡等。通过4个月的“传帮带”,成功于8月5日在四团生活驿站举办首届非遗美食节,受到本地老百姓的欢迎。
4、王氏疔疮膏药成功入选奉贤区非遗名录。
该项目自2018年着手整理、撰写以来,历时3年,于今年10月成功入选奉贤区第七批非遗名录。目前,“王氏疔疮”每年治愈患者约1500—2000人次。自2021年1月6日起,四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三下午13:00—16:30,将增设”疔疮”特色门诊,由第四代传承人王强坐诊。
5、新增1间四团微书屋。
四团微书屋,现有面积150平方米,设有成人藏书区,阅览区,电子上网区和少儿藏书区四个区域,计算机3台。目前,藏书2966册,其中:成人2268册,少儿698册,涵盖文学,哲学,法律,艺术学书籍外,还有科普,少儿读物,综合性等特色藏书,能较好的满足各年龄层次读者的需求。
2021年四团镇文化重点发展方向
1、深化原创沪剧大戏《银杏树下》的宣传影响和溢出效应,塑造《银杏树下》文化品牌,让该剧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上媒体、圆梦想。同时,举办《银杏树下》回娘家系列活动,计划4-6场。
2、拟成立严志东文化艺术工作室,与市、区内资深人士、金牌团队深度合作,开展活动策划、文艺创作、协助协调、摄影报道、结对带徒等工作。
3、协助神仙酒厂筹备原创沪剧大戏《酒魂》。该剧背景定格在明清年代,以政府大力兴修海塘为主线,演绎了民间老百姓爱家护国,大义凛然的动人故事。
4、围绕东方美谷产业,以“古代妆品复原”为主题,办一个专题展,开设几堂体验课,开发一套手工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