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市场稳步回升 ——一季度奉贤区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发布时间:2023-05-25
随着消费刺激政策及产业扶持政策的相继落地,我区消费环境不断向好,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品市场保持稳步回升态势。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4亿元,同比增长0.4%,餐饮业等服务性消费明显回暖。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概况
全区商品销售额314.7亿元,同比下降0.2%,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4亿元,同比增长0.4%,低于全市4.8个百分点。
去年年底以来,两份重磅文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接连出台,很大程度激发了社会生产和市场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月累计下降5%、3月累计增长0.4%,较去年年底回升7.9个百分点,市场总体稳步恢复,消费逐渐回暖。
按行业类别分,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1亿元,同比增长22.8%,较去年年底回升28.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2.3亿元,同比下降7.1%,较去年年底下降3.6个百分点。
图1:2022-2023全市及奉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
二、消费品市场特点
(一) 升级类生活消费开始增长
升级类消费需求开始释放,消费回暖势头复苏。按商品类别分,限额以上烟酒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比上年分别增长37.6%、33.7%和15.3%。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也保持个位数增长,其中化妆品类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0个百分点。
表1:一季度限额以上主要商品类别零售额情况
(二)网络零售总量减少
一季度,我区实现网络零售额19.1亿元,同比下降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0%,比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
一方面,电商某龙头企业业绩大幅缩水,零售额同比下降97.1%,我区网络零售市场总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各类促销政策激发广大消费者走出去消费,网络购物一时受到冷落。33家有电商业务企业中,10家企业零售额上涨,4家基本持平,19家不同程度下降,某家纺翘楚企业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10.4%,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三)餐饮业回暖迅速
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快速恢复,我区餐饮堂食、聚餐会务等线下消费场景有序复苏,带动相关消费回暖向好。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1亿元(含市返),同比增长22.8%,较去年年底回升28.8个百分点。其中,本地限额以上单位餐饮零售额2.5亿元,同比增长12.8%,较去年年底回升16.7个百分点。以龙湖奉贤天街为典型,“一桌难求”成为不少消费者就餐的普遍感受。
三、存在的问题
(一)限额以上零售业上行压力大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4亿元,郊区排名第六;增速同比上升0.4%,郊区排名第七,主要原因在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降幅较大。限额以上单位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2.3亿元(含市返),同比下降7.1%;其中本地限额以上单位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3.0亿元,同比下降8.2%,较去年年底回落6.6个百分点,我区零售行业发展态势上行阻力大。
(二)老商业综合体发展受冲击
随去年金汇、奉贤两座天街相继开业后,对已有老商业综合体带来不少冲击。百联购物中心首当其冲,一季度零售额降幅居首位,同时宝龙、苏宁也受一定影响。面对区域商业新变化,老商业综合体面临较大挑战。
四、稳增长建议
(一)关注重点企业,推动限额以上企业稳定增长
紧抓落实《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多部门联合推进我区商业稳增长长效考核机制,坚持考核指标分解到镇,不仅关注零售额指标,还需关注商品销售额指标。同时关注下降幅度较大的重点企业,释放政策效能,扶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鼓励奉贤本土品牌带头开展促销活动,使我区批发零售业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二)打造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结合当下消费环境需求,借助“五五购物节”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创新消费场景,并加快探索商圈差异化发展的新模式,跟进老商业综合体转型,发展高品质商业综合体和数字商圈商街,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直播经济从而拉动我区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