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1日

2004年,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三个集中”的精神和奉贤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实现奉贤区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增加值178.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以下同),比上年增20.7%全市GDP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6亿元,同比下降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6.54亿元,可比增长22.1%,对GDP的贡献率为70.8%;实现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51.9亿元,可比增长21.2%,增幅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GDP的贡献率30.7%。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为5.465.5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0.1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外贸出口总额10.67亿美元,比上年增2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78.3亿元,比上年增41.3%。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全面提高,以及税源扩大、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使本区财政收入保持强劲增势。2004年全区的财政收入为38.7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40.0%。税收收入为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第二产业的税收2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第三产业的税收为19.49亿元,比上年增长55.6%,二者之比为52.048.0。增值税为1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比重达43.2%;营业税为9.68亿元,比上年增长71.9%;所得税为12.14亿元,增52.7%,其中个人所得税为3.27亿元,增22.0%;房产税1438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7.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7.6%;科教文卫事业支出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农业支出9096万元,比上年增38.1%,其中水利和气象等事业费为3965万元,比上年增64.0%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融资渠道格局进一步巩固。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78.33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1.21亿元,增长34.6%,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7亿元,增长56.7%。农村非农户投资总额27.51亿元,比上年增36.2%。从产业投向看,以二三产业投资为投资重点来增强我区经济发展后劲。第一产业投资2.33亿元,比上年增177.7%;第二产业投资41.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6%;第三产业投资34.79亿元,增长45.1%。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3.052.644.4,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1.51.4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效应进一步显现,产业发展体系不断优化

农业

郊区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作,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 :种植业产值为12.31亿元,比上年增12.1%;林业产值0.96亿元,30.6%;畜牧业产值9.23亿元,比上年增3.1%;渔业产值7.74亿元,降10.0%,其中淡水产品7.02亿元,10.3%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由2003年的23:77调整为346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4014公顷,比上年增5.8%,粮食总产10.8163万吨,比上年增11.6%,其中单季稻平均亩产575公斤,同比增2.9%,达历史最高水平。油菜种植面积为2735公顷,比上年减24%,每亩单产144公斤,23%,总产5914,比上年减6%。全年水产品产量3.25万吨,同比降17.8%;生猪出栏数47.71万头,同比降5.8%;牛奶产量1.20万吨,同比降2.3%;家禽产量1385万只,同比降20.2%。新型蔬菜、优质花卉、特色瓜果等出口比重明显提高。蔬菜产量为65.8万吨,比上年同期降1.0%。优质农产品出口继续扩大,全年初级农产品出口总额为3298万元。

加强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今年建设成2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个区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制定和发布6项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注重农产品的品牌认证,有6个农产品通过品牌认证,3个通过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1个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专项整治农药残留、畜禽违禁药物滥用和水产品药物残留,推进减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今年在庄行、奉城、四团、金汇四镇建立了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面积达2200亩,减量技术效果显著。

农业生产继续推进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区有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积极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至年末全区现有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63家,年内引进龙头企业10家,其中:达国家级龙头企业的2家,区级龙头企业的26家。加快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年内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35家,其中8家作为市级农民合作社的试点。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区60%的村、1180个小组,涉及30项农产品。这企业和组织直接带动农户4.3万多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5.97亿元。

继续推进林业产业发展。2004年在加快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进程,重点发展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通道防护林、化学工业区隔离林及生态片林。全区实际完成造林面积819公顷,其中经济果林319.5公顷;用材林13公顷;生态防护林337.7公顷;新增育苗面积148.9公顷;四旁植树16.9万株。

 

工业

以大项目、大企业为依托,重点行业为龙头,加快工业新高地建设的效应进一步显现,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为868户,工业产值为324.5亿元,增17.0%,占全区的比重为53.9%。超亿元企业增加较多,至年底,我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1户,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达149.7亿元,占全区产值24.9%,占区规模以上产值46.1%。全区高新技术产值为83.24亿元,占全区产值的13.8%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7%。全年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580.0亿元,比上年平32.5%:工业利润23.99亿元,增长21.4%;实现税金16.46亿元,增9.7%

工业向园区集中显现。至12月底,全区规模以上的企业有864户,园区有525户,占全区60.8%,工业产值为223.1亿元,占全区规模产值68.8%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化工、金属等行业快速发展。全区14个主要行业中产值与上年比有8个行业增幅超过30%,依次为化工增59.5%、金属增49.0%、汽配增39.7%、机械增39.1%、食品增38.7%、橡塑增34.1%、电器增31.9%和纺织增30.7%。产值下降的2个行业是信息和医药,与上年比分别降20.0%5.4%,信息行业下降的主要是上海普天友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上年降10亿元。占区规模以上产值超过10%的有4个行业,它们是信息占13.7%、电器占12.5%、建材占12.3%和机械占10.9%4大行业的产值达160.7亿元,占区规模产值的49.5%。我区一业特强输配电产值为28.7亿元,增25.4%,占我区规模工业产值8.8%

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12亿元,与上年比可比增26.6%。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41.55亿元,比上年增9.9%;施工面积为4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16.2%,竣工面积为173.8万平方米建筑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向技术、管理、资金密集相结合的方向调整,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16.99万元,比上年提高27.1%

 

国内商业

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商业企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批零业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为13.34亿元,比上年增31.7%。市场销售平稳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能级提升对消费需求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1亿元,增长21.9%。吃穿用烧全面增长。其中吃的商品为30.19亿元,同比增29.5%;穿的商品为17.11亿元,增23.1%;用的商品为35.59亿元,增16.0%;烧的商品为0.77亿元,增18.2 %。集市贸易成交额为6.43亿元,增19.7%。市场消费热点向轿车、家居类商品、通信类商品集中的趋势进一步显现。移动电话、家用电脑、建筑装潢材料、化妆品等耐用消费品和小型家用电器销售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餐饮消费旺盛,全年完成营业额15.45亿元,增长24.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48亿元,比上年增17.2%。邮政业务加快发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85亿元,比上年增8.1%。邮政服务门类增多,邮政特快专递“全夜航”、“次晨达”、“卡哈拉”业务推出,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邮政投递速度加快,年内南桥支局新增投递段路4条,为日益扩大的镇区提供良好的用邮环境。全年发送信函451万件,比上年增8.1%,国内国际特快专递14.2万件,比上年增23.5%。全年各类报刊订销1937万份。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7.53亿元,比上年增37.6%。房地产投资增长加快,供需总量相对均衡。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66亿元,比上年增56.7%;商品房施工面积239.22万平方米,增75.0%;商品房竣工面积43.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30.0%,住宅竣工面积42.5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8.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3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8.08万平方米预售面积 28.91万平方米;空置面积6.6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74万平方米,19.4%。存量房产交易持续攀高,全年成交过户面积92万平方米,成交数量1.043万套。 

三、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在全区40.64亿元税收中,非公经济占了94.7%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上交的税收为23.9亿元,增84.4%。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共同发展。国有及集体经济工业企业的产值为52.6亿元,比上年增85.0%;股份及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产值44.49亿元,增20.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产值116.31亿元,45.9%;私营经济工业企业产值233.66亿元,42.3%.

非国有商业企业快速发展。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66亿元中,国有商业为0.51亿元,仅占0.6%;集体商业企业零售额为17.16亿元,比上年增26.9%,占20.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私营经济零售额46.23亿元,增22.7%,占全区零售额的55.3%;其他经济零售额为19.77亿元,增19.7%,占全区零售额的23.6%

社会保障体系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已有3426户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自由职业者共9.43万人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有2386,88981人(包括离退休人员2519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共530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在职职工(均不含离退休25190人)参加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68988人和65729人,其中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参保人数分别为5304人和2024人。上述三项社保基金的参保率均达98%以上。

2004年积极稳妥的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年内按照 “深化城保、推进镇保、完善农保”的要求,加快推动我区城市化建设进程。至年末,区内已有577户单位5.8万人参加了小城镇养老保险,有301人享受镇保退休。

对外经济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引资质量。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性进展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年内共批准外资项目136项,同比增1.5%,投资总额8.10亿美元,同比增71.7%,外资平均规模595.8万美元;注册资本5.48亿美元,同比增47.0%;合同外资金额达4.83亿美元,同比增47.2%;实际到位金额17236.3万美元,增长12.0%。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大项目多、增资项目多的特点。全年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大项目有14户,投资总额4.72亿美元,占总量的58.2%;合同金额2.78亿美元,占全区合同外资的57.4%。有67户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增资合同金额达13450万美元,比上年增224%,占区合同外资的27.8%。。外商投资企业以独资和合资方式为投资主体,年内独资87个、合资49个。来奉投资的国家(地区)有18个,居前七位的有:日本27个、香港26个、美国20个、台湾17个、维尔京群岛和澳大利亚各9个、韩国7个。
  
对外贸易

 积极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大力培育出口新增长点,外贸出口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年内我区外贸出口企业318,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42,专业外贸出口企业1,自营出口企业7家。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6.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进口总额5.58亿美元,增长13.2%;外贸出口总额10.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8%。各类出口主体出现全面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9.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1%;专业外贸公司出口额为2770万美元,增29.8%;自营企业出口8397万美元,增长127.6%。出口产品的多样化是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机电类产品出口继续保持适度增长。全年机电、音像类产品出口49301万美元,增长10.4%,占区出口总额的46.2,比上年降8.6个百分点;而化工类、塑料制品类、纺织类等产品出口有较快的增长。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新成效。年内对欧洲、北美洲等地区的出口量增加。在主要出口市场中,亚洲出口433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0%;对欧洲出口23269万美元,增长46.2%;对北美洲出口30246万美元,增长41.7%;对拉丁美洲出口4060万美元,降1.7%;对大洋洲出口4498万美元,增长81.9%;对非洲出口1315万美元,增长104.3%

 旅 游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都市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至年末,全区星级宾馆已达8家,旅行社15家。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7461人次,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入境外国人6358人次,增长34.6%;港、澳、台同胞1103人次。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3.0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以海湾旅游区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滨江大道、滩涂观光旅游等景观进一步完善,第七届上海旅游风筝会,吸引游客4万人次,提升奉贤旅游知名度。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力度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路桥建设,完善公路交通网络。继A4高速竣工通车后,年内完成了A2A30东南环和南环高速建设项目。加快完善区域公路交通网络,年内完成了南奉公路拓宽1.78公里道路;完成了环城东路(A30~新林公路)、奉柘公路降坡、金海路(A30~平庄公路)、海湾路等共17.2公里道路建设。加强乡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危桥改建。年内建立和完善乡村公路网络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全年完成98.49公里的乡村公路建设;完成区级河道危桥改建7座、镇级河道危桥改建15座,全面完成市下达三年改建70座的任务。

加快燃气转换工程建设。我区被列为首批使用天然气的区域后工程于年初正式启动。年内有15396户居民和单位用上了天然气,其中原城市煤气用户7793户和原弛气用户3509户全部转换成天然气。全年完成84个无障碍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资金412.83万元。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自来水日供应能力达到19万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自来水售水总量为5468.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14.8%;其中区属自来水厂售水量为230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16.2%;家庭用水2148万立方米,增1.1%。全年用电量22.93亿千瓦·时,增长20.5%;城乡居民住宅用电17956.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13.5%,占全区用电总量的7.8%2004年全区对区内煤气全部转换为天然气,年末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21.04 万户,同比增1.6%,其中天然气用户为1.54万户,液化气家庭用户达19.49万户,比上年增1.8%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以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城市整体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年内着力加强污染治理,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今年完成河道疏浚328万立方米;完成景观河道建设15公里;投资12579万元完成了奉城地区污水处理厂、西部地区管网建设;完成了11条河道的卫生达标工作;完成了2个工业园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04年全区空气环境质量中总悬浮颗粒属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属国家二级和一级标准。年内创建6个社区面积达4.14平方公里的“基本无燃煤区”。加强清洁能源替代,年内完成6台炉窑的清洁能源替代。新增降尘监测点,控制扬尘。城市废弃物处置设施进一步完善。年内完成30个废旧物交投站的建设;完成3座生活垃圾小型压缩站;撤除60处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点。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对区内22个污水直接排河道的房产项目进行整改。加大对服务业无组织污水排放的整治力度,取缔无证露天排档180个,无证洗车摊21个。

 城市绿化

 以创建园林城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绝绿化建设。加快推进公共绿地和景观河道建设。完成解放东路、南奉公路、环城东路等5条道路的环境整治工作,清理违章洗车摊点16家、违章建筑95户。年末绿化面积1986.19公顷,其中:新增绿化面积142.48公顷。加快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进。年内完成了古华公园东区改造,施工面积达6.9万平方米,并荣获上海市建设优质工程最高奖“白玉兰奖”。完成文化广场二期工程舞台和电子显示屏安装。年内完成二严寺古银杏周围280平方米的拆迁,新建绿化面积570平方米。目前全区人均公共绿地6.7平方米,绿地率30.67%,绿化覆盖率32.29%

五、城市信息化

信息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电信业务发展迅速,现代化通信能力迅速提高。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为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全区增加值的2%

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于200412月初建成区政务网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建成的区政务网覆盖全区83家单位,基本包括了全区各镇、开发区和各部委办局,实现各级部门的互联互通和办公自动化。年内,对“上海奉贤”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不断丰富网站栏目和内容,增强便民利民功能。根据市政府关于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要求,我区在政府网站的首页专门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年内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条目达 3118 ,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147件,方便了市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将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做成门户网站焦点栏目,成功实现网上实时公开;开通视频功能,新增加的视频功能可让市民通过网络在线或下载收看奉贤新闻的实况或录像,了解奉贤最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动态。区政府各部门信息化项目建设齐头并进,至2004年底,区招商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检察院、法院、区规划局及“610”办公室二级专线网接入公务网等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建设基本结束,区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已于20048月份建设完成并投入正式使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程度提高。电子网络加快建设,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程度提高。年内"市民信箱"电子服务系统正式开通,注册用户达 11985人;完成“百万家庭网上行”9500人培训任务;全区年内共发放社会保障卡11506张。至年末,全区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134482张。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的电话实装用户已达29.64万户,年内新增6.52万户,增28.2%;其中住宅电话用户 17.33万户,同比增1.8%。公用电话3708部,比上年增27.6%

、社会事业

科技

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各类科技计划的申报立项,推动科技产业化进程和科普事业发展。工业科技方面:申报国家科技创新项目17项,其中立项5项,获得资助经费330万元;申报市级科技创新项目18项,其中立项3项,获得资助经费55万元;列入区级创新资金11项,提供资助经费153万元;列入市级新产品8项,其中2项获得资助资金10万元;列入市级火炬计划7项,其中3项获得资助资金28万元;列入区级科技企业发展专项计划1项,获得资助资金39万元;认定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其中1项获得资助资金50万元。农医科技方面:申报市级农医科技攻关项目6项,其中列入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得资助资金50万元,列入一般攻关项目3项,获得资助资金21万元;建立1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获得资助资金20万元;申报西部地区科技合作项目4项,其中2获得资助经费13万元;列入市“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项目3项,获得资助经费40万元;落实区级科技发展基金项目53项,提供资助经费72.5万元。知识产权方面:知识产权专利申请量为568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8项,交易额为553万元。科普事业方面:“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科技创造绿色生活”为主题,开展了各类宣传活动。创建科普教育工程20个,其中科普示范村(居委)6个,科普教育示范基地6个,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6所,地震科普教育特色学校1所和知识产权专利试点学校1所。

科技企业发展较快。至年末,被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9户,其中年内新增11户;认定区级高新技术企业42户。完成2003年度市区两级70户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验收复审;完成514家民营科技企业的年检,比上年增44.6%;年内新增民营科技企业545家,至年末全区累计登记民营科技企业2500多家。

 教育

 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至年末,现有各类学校114所,其中新建高水平的寄宿制高中1所、区县重点中学1所、高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独立初级中学10所、独立完全小学16所、特殊教育1所、幼儿园23所(其中民办3所、2所附设幼儿点)、成人教育2所、中专1所、成人技术学校7所、校外教育机构3所、其它教育机构2所、职业培训机构25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全区在校学生人数68895人,其中小学生24960人、中学生19919人、在校高中生9472人、中专学生2303人、特殊教育学生126人、入园幼儿数12115名。另外托儿所831名,成人职工培训学生数42170人次。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0%。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投资约2.8亿元建成的具有现代化寄宿制高中----新奉贤中学于20049月正式启用。投资3500多万元对阳光等4所幼儿园的建设学前教育设施也于年内正式开学。同时对区内43所中小学校的教学设施也进行了改善。

有序调整学校布局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今年全区实际参加高考人数为3205人,本科院校的上线率为78.4%,比上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今年我区参加中考人数有5661人,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实际录取人数为5623人,中招录取率达99.33%。今年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分流率28%,普职比为64。采取多元化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年内创建2所民办幼儿园。全区3-6岁入园率达98.6%

积极发展多元化办学,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至年末,全区民工学校34所,民工子女中小学生数有29497人,其中在民工学校上学的有20341人,其余的9156人在区公办学校上学。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的机构有41所,全年培训学员达42170人次。另外,高校校址在我区区域内的有7所,拥有大学生27700人。

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年内招聘教师338名,其中新教师280名,外省市在职优秀教师37名,外区县教师21人。至年末全区各类学校教职员工7202人,其中专任教师4529人。

 文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取得新成就。年内参与国家级、市级大型文艺演出30项,承办大型区级文化活动65项,全区共开展各种文化活动468场、参与人次169万。成功举办了为期十天的首届文化艺术节,共 11个活动项目。全年放映各类电影2266场次,票房收入134万元,观众达45.61万人次。下村放映电影1083场、公益场18场。引进各类演出团体50多家,观众达26.9万人。新华书店奉贤店各类书籍全年销售3413万元,比上年增5.8%。至年末,区图书馆藏书总量达29.3万册,总接待32.92万人次,图书总流通册次68.48万册,办理新证4221张。全区现有9个区、镇文化广播中心;公共图书馆20家,其中区级1;电影放映单位19家,其中区级影剧院1;区广播电视台、区文化馆、区博物馆、区怡乐总汇各1;各类群众性文化艺术中心(团体)共12家。全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723家,其中娱乐场所114家、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网吧)35家、印刷企业256家、书报刊经营单位148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47家、专业演出场所18家、书场5家。

广播电视节目信息量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年内区广播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有4条电视新闻被中央电视台录用、142条电视新闻被上海电视台录用。并向上海经济广播协作网发稿40多条,郊区各台发稿48;18部电视专题片在美国斯科拉有线电视网和上海电视台播出。年内对各类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了改版,特别对《奉视新闻》的重点栏目《社会扫描》改版成《新闻关注》,并适时推出了10多个新专题栏目。目前区广播电台共开办广播节目1套,拥有20多个栏目,全天播音14.5小时,开办电视节目2套,设置栏目11个,每天播出约10小时。《奉贤报》年发行量为3.5万份。
   
卫生

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公共卫生和健康城区建设,促进卫生事业的加快发展。至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所,其中区级医疗卫生机构7所、一级医疗机构19所、农场职工医院2所、戒毒机构1所、企事业内部医疗机构12所。全区卫生技术人员3022人,其中执业医师1047人、执业助理医师300人,注册护士1044人。实有病床4340张。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年内我区的3家医院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有2家在年内完工,并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至年末全区共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34家。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04年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项目经费共324万元,以进一步增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日常卫生事件处理技术能力和综合水平。为完善预防保健体系,有效整合保健资源,将原分散在各镇23个卫生院的预防保健功能合并,每个镇设置一个防保机构。

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全区的镇、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年内,全区有25.35万农业人口参加保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1.90万人,参加小城镇医保5.1万人,职工家属医疗补贴0.82万人,参加少儿住院基金3.21万人,商业保险3.54万人,农民参加各类医疗保障率达99.05%,基本上达到了应保尽保。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100%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各镇合作医疗资金到位率和大病统筹资金到位率都达98%以上。年内有3199人享受了大病住院保险金额补偿,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

体育

全民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年内圆满承办了上海市老年人运动会(自行车赛),我区获9金、8银、7铜的好成绩。成功举办了首届上海风筝锦标赛,有17支代表队、83名运动员参加的16项目比赛。在全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风筝赛中,我区获三金、三银、三铜的总成绩列团体二等奖。构筑竞技训练体系。全年向上输送运动员13名。在参加全国青少年、青年各类比赛中我区的运动员获2枚金牌、银牌和铜牌各1枚、第四和第七名各获1枚。在上海市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上风区代表团获金牌11枚、银牌11枚、铜牌10枚的好成绩。在雅典举行的第十二届残疾人奥运会上,我会运动员参与的国家队获男子花剑团体冠军和重剑团体第三名。

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实施“人人运动计划”,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周、健身节、社区健身大会等各类健身活动。年内举办了“健身操、健身秧歌舞比赛”、“趣味田径赛”、“体育三下乡”等7次大型综合性群众活动,使全民健身活动成为经常性。日前我区经常性参加活动的人数占总人口的40%以上。

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与新奉贤中学联体建设的区体育馆于年内竣工,总投资2100万元,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区体育馆的建成开创了我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新机制。增强体育中心的设施功能,投资1000万元对体育中心进行了修缮、扩建。2004年全区新建7个健身苑、66个健身点、社区公共运动场所2个。并对已建的47个健身点的器材及时更新、维修,各健身苑点的器材设施完好率在96%以上。提高全民健身活动质量。

社会福利与救助

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蓬勃发展。至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3家,床位1698张,其中,年内新增养老床位60张。完成20家区级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创建工作;兴办1 所区级老年大学,完善3所镇级老年学校的市府实事工程;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年末对997名服务对象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社会救助政策,推进扶贫帮困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应保尽保”,至年末,全区有5.50万人享受政府救助。其中: 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3.61万人(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5595,分别比上年净增0.54万人()2143人;有0.32万人(次)协保人员享受困难补助;10013人享受粮油帮困。年内对3568名患重、大病患者实行医疗救助。对186名就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的困难家庭子女给予资助。扎实推进残疾人求助事业。对全区1353名重残无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障金。年内新安置残疾职工541,残疾职工的社会保险投保率达100%。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60岁和65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的退养金调整到每月40元和75元。

七、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20.76万户,户籍总人口为51.08万人,比上年增0.21万人。出生人口3536人,出生率6.94‰,死亡人口为3302人,死亡率6.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6‰。

全区常住人口为79.0835万人,比上年增11.88%,年内常住出生人口为5295人,出生率7.07‰,死亡率4.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6‰。

    不断完善人才流动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奉创业。年内全区企事业单位引进各类人才116,其中:高级职称20名,中级职称27名,硕士生8名,本科学历106名。另外办理上海市居住证的有190名,其中主证135名、随员证55名。

就业

落实促进就业社会责任体系,拓展多渠道就业形式。至年末,全区城镇从业人员72334人,比上年增加11555人增19.0%,其中职工74551人,比上年增22.5%。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机制市场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2204个。落实13个万人就业项目,成立127个奉贤帮业服务社,至年末从业人员上网人数3265人,正式上岗2999人,其中就业特困251人、困难人员1267人。积极拓展多渠道的就业形式,至年末,全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581家,从业人员5339人,认定公益性劳动组织113家,从业人员913人。至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998人,登记失业率为4.46%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镇从业人员的平均劳动报酬21544元,比上年增4.7%;职工平均工资为18762元,比上年降2.2%。据农村百户抽样调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056元,比上年增8.8%。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余额147.5亿元,当年新增10.61亿元,增7.8%
     
居住

住宅建设和旧区改造协调并进,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改善。至年末,全区南桥奉城的城镇住宅面积达595.26万平方米,其中南桥镇为499.15万平方米。当年度住宅商品房的竣工面积为42.58万平方米。当年颁证拆除旧住宅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

积极探索公建配套建设的新路子,做好住宅配套项目储备。年内投资的市政公建配套项目12项,总投资为13558.8万元,至年底,配套资金实际动作7450.8万元,比上年增长48.2%。其中市政工程8(道路工程4个、驳岸工程3个、桥梁工程1),总投资额6055万元;公建公用配套工程4个,投资1950万元。上述工程均于年内完工。

积极创建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区对园林城市创建工程计划投资1000万元。对华亭小区、住宅局基地景观工程等6处进行绿地建设;同时将运河新村、北街新村等10多个旧居住区进行绿地改造。到年底年内全区创建绿地面积34.82万平方米,其中:年内新建绿地面积45373平方米,旧区绿地改造及调整绿地面积30.29万平方米。
    
过去一年,奉贤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必须看到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科技进步含量有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还需努力;扩大就业的任务依然很重等。

注:

1、    本公报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的工业产值、农业总产值的绝对值均为现行价,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3、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待年报编制完成后以年度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