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9日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主战略,加快推进“三个集中”的精神和奉贤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稳步较快增长。2005实现全区增加值22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以下同)比上年增22.5%,占全市GDP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9亿元,可比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7.7亿元,可比增长23.6%,对GDP的贡献率为68.8%;实现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65.8亿元,可比增长24.9%,对GDP的贡献率32.2%。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为4.466.129.5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全面提高,以及税源扩大、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使本区财政收入保持强劲增势。2005年全区的财政收入为60.61亿元,同比增长39.49%,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1.15亿元,同比增长43.4%。税收收入为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9.02%,其中第二产业的税收28.20亿元,比上年增长33.34%,第三产业的税收为28.30亿元,比上年增长45.19%,二、三产业之比为49.950.1,第三产业的税收比重首年超过50%。增值税为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比重达40.8%;营业税为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56.8%,比重为26.9%,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所得税为10.78亿元,比上年降11.2%,其中个人所得税为4.23亿元,增长29.4%;房产税1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7.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0.40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其中,基本建设支出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9%;教育事业支出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文化、体育、广播事业费支出3017万元,增长18.48%;科学事业费支出为474.6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农业支出1.14亿元,比上年增18.8%,其中水利和气象等事业费为3965万元,比上年增长64.0%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16.21亿元,比上年增长48.4%,增幅为7.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按投资项目管理分,城镇投资完成42.34亿元,增长61.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79亿元,增长20.6%。农村非农户投资总额44.08亿元,比上年增长60.0%。三种投资项目的比例362638。从产业投向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最快。第一产业投资仅为0.1亿元;第二产业投资5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工业投资完成53.02亿元,增长28.7%,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1%;第三产业投资63.08亿元,增长81.3%。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36.2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效应进一步显现,产业发展体系不断优化

农业

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0.53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 :种植业产值为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4.4%;林业产值0.60亿元,比上年下降37.9%;畜牧业产值8.10亿元,比上年下降12.2%;渔业产值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淡水产品8.15亿元,16.0%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鼓励粮食播种,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5334公顷,比上年增长9.1%,占农作物总面积的47.4%,比上年增长13.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11.0644万吨,比上年增长2.3%。油菜种植面积为3043.8公顷,比上年增长11.3%,每亩单产141公斤,总产6437吨,比上年增长8.8%。全年水产品产量3.90万吨,比上年增长20.0%;生猪出栏数37.78万头,比上年下降21.6%;牛奶产量1.35万吨,比上年下降12.6%;家禽产量1334万只,比上年下降3.6%

积极打造奉贤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科技化农业。依托龙头企业,引进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大企业、知名品牌与本地农产品嫁接,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加工企业34个,已初步形成了蔬菜、食用菌、水产品等产业链,打造了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建立行业协会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9家,合作社普遍实行种苗、技术和销售等“六个统一”;制定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32个,培育标准化品牌基地59个,完善了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检测、农业综合执法三大体系,促进了优势产业在高起点上发展;继续实施万名农民科技培训及科技人员与2000多户农户科技结对,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3个,并与市农科部门合作建立了虾业、黄桃等科研基地,给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做好扶持粮食生产补贴资金发放、核查工作。2005年,我区扶持粮食生产补贴资金总计1540.379万元,其中:秋粮收购补贴50.012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21.5%。完成2005年绿肥、鱼塘整治的核查、验收工作。据统计,今年全区实际种植绿肥39017亩,每亩补贴30元;全区设施粮田区域受工业污染的并且纠纷较大的鱼塘,整治1600亩,每亩补贴1500元。完成了对粮食专业合作社经营的5401亩区、镇两级水稻丰产方的汇总工作,其中:区级水稻丰产方3片、1100亩,每亩400元;镇级水稻丰产方6片、4301亩,每亩200元。

 

以大项目、大企业为依托,重点行业为龙头,加快工业新高地建设的效应进一步显现,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6.61亿元,可比增长22.9%,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96%。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7.1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67户,比上年增加101户,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为5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1%。各企业加快自身发展,至年底,我区有105户企业产值超亿元,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达316.4亿元,占全区产值44.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6%

工业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情况,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6.4%。全年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692.9亿元,比上年增37.6%;工业利润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56.3%;实现税金22.9亿元

工业向园区集中显现。在全区1167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分布在各园区的有620户,占全区规模企业数的53.1%,规模工业产值为363.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8.5%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加快,2005年,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14户,比上年增加75户,实现工业产值为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7.9%。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重点行业对我区工业生产拉动作用明显。化工、金属等行业发展较快。电器、机械、信息、化工金属、服装、物流装备等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3.90亿元,比上年增长46.6%;拉动全区工业增长22.9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2.9%。我区一业特强输配电产值为34.7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的6.5%

建筑业

建筑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06亿元,可比增长32.8%。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7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施工面积为638.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2%,竣工面积为308.7万平方米。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15.0万元,比上年提高3.8%。建设工程参与各方自主创新,大力提升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全年有61个工程项目入选奉贤区建设工程曙光杯奖;102个工程项目入选奉贤区优质工程优质结构;15个工程项目入选奉贤区建设工程文明工地。4项工程正式入选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3项工程正式入选上海市金属结构建设工程“金刚奖”。

   

  金融业市场化进程加快,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6.27亿元。全区有银行机构9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300.9亿元,年内新增存款31.5亿元,比年初增长11.7%,其中企业存款146.3亿元,增1.2%;贷款余额234.1亿元,年内新增贷款21亿元,比年初增10.7%,其中中长期贷款140.4亿元,比上年增44.2%,占贷款总额的59.9%,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0.7亿元,增53.4%,占贷款总额的21.7%。资本市场在改革和规范中稳步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8630万美元和5710万美元。在奉的2家上海市证券交易所各类证券成交额46.5亿元,比上年增长7.2%。股票成交额32.5亿元,比上年下降12.44%

国内商业

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商业企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批零业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为14.95亿元,可比增长12.1%。市场销售平稳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能级提升对消费需求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商业销售总额208.11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吃穿用烧全面增长。其中吃的商品为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2.5%;穿的商品为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用的商品为4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烧的商品为1.38亿元,比上年增长78.5 %。集市贸易成交额为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市场消费热点向轿车、家居类商品、通信类商品集中的趋势进一步显现。移动电话、家用电脑、建筑装潢材料、化妆品等耐用消费品和小型家用电器销售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餐饮消费旺盛,全年完成营业额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32亿元。邮政业务加快发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年内全区投递路线长度为2696公里,比上年增长17.6%,为日益扩大的镇区提供良好的用邮环境。全年发送信函495.8万件,比上年增长9.9%,国内国际特快专递17.6万件,比上年增长23.9%。全年各类报刊订销1964.6万份。

房地产业

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49.1%。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商品房施工面积225.7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5%商品房竣工面积131.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4%,销售面积140.7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8.91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125.98万平方米。空置面积30.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42万平方米。全年成交过户面积525.87万平方米,成交数量2.04万套,分别比上年减少30.4%50.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显现,房地产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

三、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在全区56.5亿元税收中,非公经济占了87.6%,其中私营企业上交的税收为31.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全区税收的比重达56.6%;外商投资企业上交税收6.25亿元,比上年增51.4%,占全区税收的比重11.1%,提高0.9个百分点;港澳台投资企业上交税收2.69亿元,比增12.5%

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年内股份及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产值63.28亿元,比上年增长50.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产值301.2亿元, 比上年增长21.4%;私营经济工业企业产值294.90亿元, 比上年增长78.9%。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达41.71%,拉动全区工业增长25.11个百分点。

非国有商业企业快速发展。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23亿元中,国有商业为1.82亿元,仅占1.8%;集体商业企业零售额为19.68亿元,占19.52%;私营经济零售额达53.78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53.3%,比上年增长16.3%;其他经济零售额为25.54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25.3%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至年末我区已有3976户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共9.7万人(包括离退休人数27399人),其中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有3086家,有70968在职人员参加基本社会保险,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共4391人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其他单位参保人数为6478人。不断深化医保制度,全区有6.86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有6.59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有6.3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的人数为6.37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至年末,全区外来从业人员参保人数达6.8万人。

2005年继续积极稳妥的推进小城镇保险制度。至年末, 我区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单位1037户,在职人数2.02万人(不含涉地农民13.81万人),参加小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有1.74万人(不包括退休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的有1.95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人数3.98万人(其中涉地农民3.93万人);按月领取生活补贴的有8.96万人。

不断完善农村养老制度。至年末,还有10.06万农民参加农村基本养老,至年末发放人数有6.05万人, 其中发放养老保险金的有3.49万人。

对外经济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引资质量。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性进展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年内共批准外资项目173项,比上年增长27.2%,投资总额10.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外资企业项目平均规模617.7万美元;注册资本金为6.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合同外资金额达5.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实际到位金额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0%。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大项目多、增资项目多的特点。全年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大项目有22户,投资总额达7.09亿美元,占总量的66.3%;合同金额3.29亿美元,占全区合同外资的59.7%。外商投资企业以独资和合资方式为投资主体,年内独资118个、合资55个。来奉投资的国家(地区)有23个,居前七位的有:日本40个、香港38个、美国17个、台湾16个、德国9个、维尔京群岛和韩国8个。
   
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年内我区外贸出口企业326,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47,专业外贸出口企业1家。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7.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进口总额5.5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85%;外贸出口总额1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各类出口主体出现全面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10.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出口产品的多样化是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机电类产品出口继续保持适度增长。全年机电、音像类产品出口5.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占区出口总额的42.0;而食品类、金属类、化工类、塑料制品类等产品出口也有较快的增长。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新成效,在保持对亚洲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年内对欧洲、北美洲、非洲等地区的出口量增长较快。全年对欧洲出口323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8%;对北美洲出口375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9%。

 旅 游

把握上海市举行2010年世博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契机,全面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区国内旅游收入达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22%。至年末,全区共有13家旅游饭店和旅行社22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2.88万人次,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7243人次,比上年减少2.9%。其中,入境外国人5879人次,比上年减少34.6%;港、澳、台同胞1346人次,比上年增长22.0%。全区22家国内旅行社组织城乡居民外出旅游10.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海湾旅游区、青村世外桃园、申隆生态园等景区(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4.5%,营业收入6079万元,比上年增长178.0%。其中海湾旅游区和申隆生态园接待国内外游客分别为60万人次和15万人次。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构建快速、便捷的区域道路网络,继续大力实施道路建设。主要完成了南桥路(A30至亭大辅道)、环城东路南段(A30至新林公路)、川南奉改线段(青村于庄至瓦洪公路)、平庄公路(环城东路至沿钱路)、金海公路南段拓宽(南奉公路至平庄公路)等工程。并完成了青村环西路、庄行新苑路,为宅基地置换做好道路配套工程。同时,团南公路(浦星公路至环城西路)、浦星公路南延伸段等工程正处于紧张的施工过程中。全年完成了60所中小学(幼儿园)、33个政府机关及公安派出所、12所敬老院、卫生院及8个住宅小区的无障碍设施改造,铺设市政道路缘石坡道813处,顺利通过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的创建验收。

结合上海市天然气网络的总体规划和区内道路建设的推进情况,加快实施了环区管网建设,完成了环城东路、平庄公路等22项道路天然气管道工程敷设。完成了正阳小区等32项街坊管道工程和上海市工会干部学院等30个单位用户工程,并为奉城中心镇及海港工业开发区等实施了燃气配套。目前,我区天然气管网总长度达255公里,居民用户达到21474户、单位用户有91户。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全年自来水售水总量为6237.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14.2%;其中生活用水售水量为2486.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7%;家庭用水1985.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4%。全年用电量28.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4%;城乡居民住宅用电2.2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9%,占全区用电总量的7.9%。年末天然气及液化气总用户数为27.56 万户,其中:家庭用户为27.33万户,比上年增长29.9%。家庭用户数中,天然气用户为2.15万户,比上年增长39.6%,液化气家庭用户达25.18万户,比上年增长29.2%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保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全区总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水环境污染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今年完成了南排污水处理工程及其管网建设。建成日处理3万吨的南排终端污水处理厂,投资18606万元建成管网收集系统,接纳服务面积达77.5平方公里。全区主要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30%以上。全区地面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部分河道水质有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95%以上。完成奉浦综合工业区、海湾旅游区、洪庙社区等基本无燃煤区创建工作,创建面积达到23.2平方公里。累计完成13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保持在Ⅰ类水平,总悬浮微粒总体上处于Ⅱ类水平,降尘量保持在较好的水平,降尘从2003年的8.2/平方公里·月下降到2005年的6.4/平方公里·月(年度均值比较),改善率为22%。固体废物治理得到加强。中心城区实现了生活垃圾简易分类收集处置,全区危险物实现全过程管理和无害化处置。建成22个废旧物资交投站,累计建设生活垃圾小型压缩站9座,基本完成了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密闭运输和无害化处置任务。撤除全区村级、镇级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点105处,并已覆土推平。农业污染治理得到加强。加大了禽畜牧场关闭整治力度,农业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改善。完成控制区和适度养殖区内124户牧场治理,治理牧场基本做到干粪有固定堆场,做到不直排河道。建成了上海汇仁钱桥复合肥制造中心,年产1万吨,带动了周边7个奶牛场畜禽粪便的治理。关闭和退养黄浦江上游禁养区内15户畜禽牧场。

城市绿化

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全区上下联动,顺利通过了创建上海市园林城区考评专家组的验收。结合道路建设,完成了A30南段、 A4高速公路南桥段及南亭公路、航南公路、金海公路等道路的绿化带,美化了城市道路景观。结合河道疏浚整治,建成了竹港西岸16万平方米的绿化带、浦南运河3万平方米的景观工程。增加新建居住区绿地面积21.14万平方米。年末绿化面积2644.57公顷,比上年新增658.38公顷。绿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绿化三大指标分别达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8平方米,绿地率40.84%,绿化覆盖率41.45%。完成文化广场扩建工程,拆除了沿路的税务、物资大楼,使广场功能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市民。

五、城市信息化

信息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现代化通信能力迅速提高。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为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1.54%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全力实施政务信息化,着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努力引导企业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开路先锋和技术支撑作用。年内完成了《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制定,规划中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区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区政务网建设和应用步伐。在全区各委办局、镇、开发区等85家单位普及了网络办公系统(OA)、实现了部门电子简报和公务邮件的全区网络化、开通了在线消息及声视频对话和VOD视频点播功能,并于121日全面实现公文网上交换。新版上海奉贤政府门户网站于2005831如期与广大公众见面,更好地体现了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形象,本次改版增加了更多的互动栏目,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力求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公众。新增了区长网上办公、网上办事、网上咨询等栏目。其中,“区长网上办公”自20051113日正式开通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两次“区长网上办公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依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不断充实和完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至年底,在主动公开信息方面,全区的主动公开信息数达到2607条,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访问量达到了32.4万人次。年内,建设完成了上海市奉贤区对外招商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奉贤区国防动员指挥系统、奉贤区检察院涉密业务信息系统、预备役5团信息门户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奉贤诚信网6个信息化项目。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内共发放社会保障卡1.3万张,至年末,全区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14.75万张;完成“百万家庭网上行”5000人培训任务;年内共受理“市民信箱”5000多人次。

 

六、社会事业

   

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年内积极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项目、国家级新产品、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达19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立项8项,获无偿资助共计647万元;市级各类项目93项,立项15项,获无偿资助411万元,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区级各类项目立项72项;申报上海市科技精英1人;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1人。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

科技企业发展较快。至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其中市高新技术企业60家,年内认定12家;区高新技术企业48家,年内认定15家。奉贤区科技领军企业1家。年内民营科技企业换取上海市科技服务证292家。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年内批准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2家,市级培育专利试点企业5家,批准市专利新产品及专利技术再创新科研计划项目8项,建立企业专利数据库2 家。全年完成专利申请2667件,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2项,技术交易额3163万元。4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2005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奖。

落实科普示范创建工程。创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创建区级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5所,创建区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4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村(居委会)3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企业3家。

 

   

 不断完善教育布局结构,加快素质教育进程。至年末,现有普通教育学校79所,其中:寄宿制高中1所、区重点中学1所、高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独立初级中学10所、独立完全小学16所、特殊教育1、幼儿园21所(其中民办3所、附设幼儿点3个)、成人教育2所、中专1所、其它教育机构5所。全年参加中考人数有4717人,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实际录取人数为4675人,中招录取率达99.11%。至年末,全区各类在校学生人数71605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小学生26710人、中学生19475人、高中生9132人、中职校学生2135人、特殊教育学生136人、入园幼儿数14017名。成人教育参与本科学历培训的有840人。今年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岗位技术培训。职业培训机构迅速增加,由上年的25所增加至39所、成人技术学校7所。年内参加成人技术岗位培训人数达6.7万人,比上年增长58.9%

至年末,全区外来务工子弟学校31所,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数有27707人,在区公办学校上学有10466人,其余17241人在民工学校上学,其中:初中生3433人、小学生12048人、幼儿园1760人。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师资整体素质。至年末,全区普通教育学校教职工人数为6610人,其中专任教师4413人,比上年增长4.6%评聘中学高级教师105名、中级教师232名;推荐4名教师参加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加大师资招聘力度,年内共招聘341名教师充实到各学校。

加强实事工程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实现区域内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化初中教育,年内“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的督导验收工作。为保证学校的安全,为18所学校安装了红外线报警装置。年内,投入150万元专项经费,对13所学校进行绿化改造,建设15所学校跑道,为学生在校学习和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继续蓬勃发展。至年末,全区共有图书馆20个,区级1家;图书馆藏书总量达69.13万册,其中区图书馆32.92万册。电影放映单位18家,全年放映电影4317场次,观众达219.2万人次。书场5家,观众达10万人次。区博物馆藏品2850件。区广播电视台1个;镇文化广播电视中心9个;有线电视用户达12.22万户;全年播出稿件(广播、电视)11336篇;奉贤电视台(一套、二套)平均每周播放电视715.5小时。全年共有201条稿件被上视录用;有37部片子被中国黄河电视台录用。在年内的各项评比活动中,各有1项获得区县广播电视评比一等奖、中广协会评选的全国彩桥奖短片三等奖、全国彩桥奖栏目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

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建设步伐。全年共投资了276.4万元,对广播电视播出系统进行改造,完成了电视硬盘播控系统的安装,制定了《硬盘播出系统使用规范》,为逐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摄录、制作、播出等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奠定了基础。

切实抓好群众文化创作,创建我区特色文化。本年度区创作中心组织专题创作会、采风、观摩、作品研讨会、专题讲座、作品加工班、征稿等各类活动共计20余次,共创作作品1300件。2005年的“相约滨海之夏”广场文化系列活动举行演出19场,参与活动人数达5000人次,观众更是超过了20万人。这次活动被命名为上海市群众文化特色项目,得到了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项目资助。区二届创作节目汇演,涌现出了29部具有奉贤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的精彩作品;全区共有各类群众性文艺团队52支,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收藏协会、王海诗歌艺术普及中心等文化社团活动日趋活跃,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年内我区农村电影“2131工程”完成电影放映总量3614场,观众人次达85 万人次,为上海市2005年全面完成十五期间农村电影“2131工程”达标任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公共卫生和健康城区建设,促进卫生事业的加快发展。至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所,其中区及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5所、镇级卫生院15所、农场医院2所。全区卫生技术人员3017人,其中医师1411人,护士1040人,实有病床4302张。各级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人次数212.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2%;出院人数5.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4%;区级医院住院手术9531人次。全区镇、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区实际参加合作医疗农村人口为20.60万人,参加医保、镇保、少儿基金、养老保障、商业保险等其他医疗保障的人数4.41万人,基本达到应保尽保。全面实施建设健康城区7121工程,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质量:年内在全区建设成健康村庄示范点7个、健康小区示范点10个、健康单位示范点20家、健康家庭示范户100家。

   

承办和参加各类大型体育活动和竞技赛事。年内,区柘林镇滚灯队代表华东六省一市地区4亿农民参加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并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特色体育项目展示奖。全年向上输送运动员10人,有3人入选市代表团参加第十届全运会。

全民健身开展有声有色。年内,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新民晚报杯足球赛、上海市首届中小学生体能挑战赛等各类比赛。举办区中小学生校园田径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中小(幼)跳踢比赛及上海市旅游风筝会奉贤区中小学生风筝比赛。在老体协的统一组织下,南桥地区的广场健身舞发展到10个点、5000多人。奉城镇、南桥镇代表区参加第八届社区健身大会“徐家汇杯”排舞比赛;参加“川沙杯”太极拳比赛,获得二等奖。有4支队伍参加上海市门球百队大赛,南桥镇队获得第七名。年内多次举行了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各类体育比赛,参加人次共计1320人次以上,推动职工体育全面开展。各镇乒乓赛、全民健身周和各类体育比赛等活动的举办和展示,显示各镇群众体育活动深入推进。

积极协调规划,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配合创建全国文明镇,南桥镇增建10个健身点,全区共新建健身点35个。对已建健身苑点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更新、维修健身器材,确保体育设施的完好率在96%以上,保证社区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转。年内,启动了区内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工程。全年投入基建、维修资金1200多万元,新建一批羽毛球馆、射击馆、小足球场、乒乓球馆、飞碟射击发靶房等在区体育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

社会福利与救助

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蓬勃发展,开展各项实事项目。至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7家,床位2155张。其中:年内新建成4所社会办养老机构,改扩建2所集体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457张。全区共创建32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增加助老服务员150名,增加服务对象500名;创立慈善组织,年内创建8所慈善爱心超市,设立十个物资捐赠点;下发1500张慈善医疗问诊卡,共计资金75万元。切实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分类施保,扩大农村覆盖面,力争做到应保尽保。至年末,全区对1966户农村特困户发放救助资金473.5万多元、36220人(次)的城镇居民特困对象发放救助资金662.2万元。规范城乡低保、低收入对象大病、重病医疗救助工作。年内对1632名患重、大病患者实行医疗救助,救助资金243.9万元;对54名大病、重病患者实施医疗联动救助,救助资金52.2万元。积极推进残疾职工规范用工,年内新安置残疾职工400名。加大城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全年共救助250人次。

七、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20.94万户,户籍总人口为51.19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出生人口3475人,出生率6.8‰,死亡人口为3583人,死亡率7.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21‰。

全区常住人口为73.44万人,比上年增长2.01%,年内常住出生人口为6122人,出生率8.42‰,死亡率4.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9‰。

不断完善人才流动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奉创业。年内全区企事业单位引进各类人才35,其中:高级职称21名,中级职称6名。另外办理上海市居住证的有855名,其中主证569名、随员证286名。

   

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机制市场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92万个。落实13个万人就业项目,4个千人就业项目。成立146个奉贤帮业服务社,至年末从业人员上岗人数7066人,正式上岗6832人,其中就业特困1241人、困难人员2546人。积极拓展多渠道的就业形式,至年末,全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1094家,从业人员12331人,认定公益性劳动组织15家,从业人员702人。至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496人,登记失业率4.4%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呈上升趋势。全区城镇从业人员的平均劳动报酬23666元,比上年增长9.8%;职工平均工资为20461元,比上年增长9.1%。据农村700户抽样调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959元,比上年增长12.8%。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9.73亿元,当年新增32.23亿元,比年初增长21.9%

 居住

住宅建设和旧区改造协调并进,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改善。至年末,南桥、奉城的城镇住宅面积累计达794.34万平方米,其中南桥镇为732.42万平方米; 8层以上的高层面积累计达81.07平方米,其中当年度建成的有41.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56万平方米。当年颁证拆除旧住宅建筑面积11.00万平方米。

积极探索公建配套建设的新路子,做好住宅配套项目储备。年内投资的市政公建配套项目26项,总投资为2.0亿元,比上年增长47.5%。配套资金实际动作10565万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市政工程6项、总投资额8042.8万元;公建公用配套工程13个,投资9346.9万元。

过去的一年,奉贤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必须看到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优势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集聚效应未能充分体现,产业集群的整体带动作用不强;科技进步含量有待提高;城镇建设与管理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趋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较大,农民收入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等。

注解:

1、    本公报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的绝对值均为现行价,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3、本公报中的工业总产值等数据按工业年报新口径统计。因今年的工业年报统计方法按“在地统计”原则进行(即私营企业由原“注册型”的统计方法改为按企业“经营地”进行统计;星火开发区和农工商集团及其他在奉的市属企业都纳入本区范围统计)。

4、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待年报编制完成后以年度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