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9日

2010年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既是世博年,又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局,以“一二三四”关键性工作为抓手,聚焦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进南桥新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区经济恢复性增长逐渐稳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确保我区“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更为“十二五”规划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全区经济恢复性增长逐渐稳固。奉贤区全年实现增加值493.5亿元,可比增长12.1%,年内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逐渐稳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9亿元,可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320.6亿元,可比增长12.0%,对增加值的贡献率为62.8%;第三产业增加值157.1亿元,可比增长13.2%,对增加值的贡献率为35.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增加值的比重为3.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5.0%,下降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8%,上升0.5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势喜人。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为12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区级地方财政收入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全年税收收入119.00亿元,同比增长18.9%。税收收入分税种看,增值税49.56亿元,增长2.7%;营业税20.84亿元,增长20.9%;个人所得税13.49亿元,增长43.3%;企业所得税29.82亿元,增长49.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2亿元,同比增长39.2%;教育支出11.95亿元,同比增长2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2亿元,同比增长17.4%;医疗卫生支出3.18亿元,同比增长14.2%;农业事务支出4.09亿元,同比增长26.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速。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8.0亿元,比上年增长26.8%。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0.7%;第二产业投资105.9亿元,同比增长26.0%,所占比重为50.9%,其中工业投资104.0亿元,同比增长24.5%;第三产业投资100.7亿元,同比增长26.5%,所占比重为48.4%,其中房地产业投资73.2亿元,同比增长87.1%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丰产丰收。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9.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增幅比上年扩大3.2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8%;林业产值0.9亿元,同比增长35.1%;畜牧业产值11.4亿元,同比增长6.9%;渔业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1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亿元,同比增长17.9%。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的产值比例48.42.428.619.51.1

 

2010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夏粮

  秋粮

万吨

万吨

万吨

10.9

2.1

8.8

-5.5

2.6

-7.2

油菜籽

万吨

0.3

-22.4

蔬菜

万吨

47.0

-1.9

   生猪出栏

万头

50.7

0.3

   鲜蛋

万吨

1.5

15.4

家禽

万羽

961

5.4

牛奶

水产品

万吨

万吨

1.6

3.0

6.0

7.8

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我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21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累计农产品认证8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8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3个)。“奉贤黄桃”被国家技监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农业科技化水平稳步提高。有效落实《奉贤区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主持和参加市、区级科技项目16项,争取到科技经费830万元。扶持“田头研究所”发展,对星级“田头研究所”给予每家1万元的财政补贴。

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推动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累计285家,实现农产品销售18亿元,组织化程度达到68%。有72家合作社取得信贷支持,贷款金额1.36亿元;协调办理合作社免税手续125家;享受农用电价20家;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52人。

品牌化农游实现新发展。“都市菜园”获批国家4A级景区、“庄行金色田园”获批国家3A级景区,成功申报“世博观光农园”14家,“世博农家”4家,世博定点单位2家,推荐1日~2日游世博线路10条。精心举办第三届上海奉贤菜花节、上海新米品尝节等农游节庆活动,提升农游品牌。年内,主要景点接待总人数为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1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固回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8.3亿元,可比增长12.2%。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幅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97.6亿元,增17.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1%

 

工业产业集聚效益日益凸显。全年八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0%。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增长速度较快,分别增长106.3%23.6%18.3%,超过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我区六大重点发展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8%。其中,工业产值居前三位的行业是精细化工、输配电和汽车配件,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7%9.3%5.5%。增长较快的行业是汽车配件、精细化工,分别增长37.0%24.0%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实现利润总额82.5亿元,比上年增长33.4%。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8.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扭亏成效显著,规模以上亏损企业270家,亏损面为14.9%,比上年收窄3.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13.3%

建筑业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3亿元,可比增长8.9%,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有214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01.8亿元,增长21.0%,安装工程产值11.8亿元,增长23.2%。竣工产值44.0亿元,比上年下降1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3.8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3.2%;竣工面积14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9%

四、国内商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在世博效应、假期效应、旅游效应的共同推动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增速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87.2亿元,同比增长18.5%;穿的商品零售额40.8亿元,同比增长15.3%;用的商品零售额86.7亿元,同比增长17.2%;烧的商品零售额9.8亿元,同比增长12.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62.4亿元,同比增长17.2%,拉动零售额增长11.2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9.3亿元,同比增长17.3%,拉动零售额增长5.2个百分点。

商品销售保持稳定增长。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可比增长28.8%。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与上年基本持平。商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应显现。其中,限额以上商业零售额4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4%,超过了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个百分点,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至年末,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五、交通、邮政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运行稳健。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6亿元,可比增长42.1%。我区共有陆运企业81家,营运汽车4186辆,营业利润29.6亿元。进一步实现优化公交线网,完善公交设施,方便市民出行。调整、优化线路9条,新辟线路7条(其中城乡巴士6条)。同时,新建候车亭50座;新建出租车扬招站牌100个、公交站牌100个;新建港湾式候车站10座。全年共计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6亿元,比上年下降27.6%。全年收寄函件540.4万件,包件10.0万件,特快专递51.4万件,汇票41.1万件。全年投送各类邮件2071.2万件,同比增长5.6%,投送各类报刊2234.3万件,同比增长5.0%

“海、农”特色旅游业逐步升级。全区拥有星级宾馆6家,新增1家五星级宾馆南郊宾馆。“十一五”期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碧海金沙、都市菜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玉穗绿苑、庄行乡村旅游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达53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旅游收入达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旅馆饭店共接待客人97.7万人次、营业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3.4%和34.0%;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405.7万人次、营业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4%和1.4%;26家旅行社共接待游客29.6万人次、营业收入2.1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9.2%和增长4.7%。

六、金融业

金融业保持稳定。全年实现金融增加值20.7亿元,可比增长16.1%。至年末,全区共有银行分支机构15家,年内新增2家,分布经营网点113个,新增23个。证券业5家,年内新增1家,分布经营网点5个。至年末,全区各项存款余额789.6亿元,比年初增长24.6%。各项贷款余额550.0亿元,比年初增长24.8%。股市成交活跃程度不高。全年证券交易总额958.6亿元,比上年上升5.2%;其中A股成交944.7亿元,比上年上升6.0%

 

金融机构存贷款

指标

绝对值(亿元)

比年初增减(%)

各项存款余额

789.6

24.6

#企业存款

404.4

30.7

 居民储蓄存款

385.2

18.7

各项贷款余额

550.0

24.8

#短期贷款

122.8

12.7

 中长期贷款

427.2

28.8

#住房按揭贷款

95.1

22.1

 

小额贷款公司成为信贷市场的补充力量。3家小额贷款公司旨在满足小额、分散、短期的资金需求,累计发放贷款逾11亿元,共计667户。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分别为8040万元和73290万元,分别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7%66%。分期限看,六个月(含)以下占16%,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占80%。贷款期限年利率最高18.36%,最低5.31%,与上年持平。

七、对外经济和非公经济

对外贸易大幅上扬。全年进出口总额7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出口总额47.0亿美元,增长30.9%;进口总额32.3亿美元,增长26.0%。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6.3亿美元,增长30.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7.2%机电产品出口24.3亿美元,增52.9%。分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占主导且增长最快:加工贸易出口27.8亿美元,增长32.5%;一般贸易出口18.1亿美元,增长5.1%;其他贸易出口1.2亿美元,增长8.5%。出口额位列首位的国家为日本,增幅最快的地区为欧洲。

出口市场结构

类别

绝对值

(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出口总额

470121

30.9

 亚 洲

200369

24.0

  # 日 本

91323

32.6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35121

  13215

      55.5

     -0.1

欧 洲

147803

68.2

北美洲

82726

12.7

  # 美 国

76406

10.0

大洋洲

18042

32.0

拉丁美洲

16148

50.7

 

2010年主要商品出口金额及增长速度

 

商品类别

金额

(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

242688

52.9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

43203

16.8

贱金属及其制品

35599

-2.1

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

29525

42.3

杂项制品

28046

11.5

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

27685

38.0

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

23435

19.5

 

招商引资局势有待扭转。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51项,比上年增长24.8%;吸引合同外资金额4.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6%,降幅扩大11.3个百分点;实际到位金额3.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7.5%。第二产业仍是外资重点吸收行业,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056万美元,占全区新批项目合同利用外资的比重达63.6%,比上年提高了14.3个百分点。全年批准总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直接投资项目13项,合同金额13380万美元,占新批项目合同外资的65.2%,比上年下降12.8个百分点。投资项目数分地区和国别看,香港(46个)、日本(19个)、台湾(15个)位列前三位。

非公有制经济稳定增长。全区税收收入中,私营企业所占比重为50.5%,比上年增1.1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为18.9%,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港澳台所占比重为5.7%,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截至年底,全区共注册私营企业65326家,比上年增加18.1%;当年新增12894个,比上年增加31.4%。私营企业完成税收60.0亿元,同比增21.4%。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长较快。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完成产值627.0亿元和532.3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8.3%41.0%,比上年微增0.23.6个百分点。

八、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进一步完善重大工程推进机制。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开启绿色通道,加快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进度。2010年度纳入重大工程的建设项目为35个,工程投资总额逾250亿元。闵浦二桥建设顺利推进,公路层已于2010521顺利通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一、二期)、南方国际商业广场二期2个项目已竣工,林海公路奉贤段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奉贤西部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二路一带地下民防工程、三一重工、上海之鱼等4个项目顺利开工。

加强道路网络内优外联。境内公路里程1297.1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89.2公里。有序推进对接市区的道路建设。推进轨道交通5号线奉贤段建设,虹梅南路—金海路越江工程建设。完善区域路网,加强区内道路建设。浦卫公路(金山区界-湖滨公路)于11月竣工通车;完成瓦洪公路(浦东区界-大叶公路)、航塘公路(浦东区界-大叶公路)、平庄公路(金山区界-浦卫公路)工程方案研究及立项等前期手续办理。改善农村环境,加快农村危桥改造和道路建设。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累计完成574.3万平方米,日常养护费用1386.7万元;乡村公路大中修项目完成道路38条、49.6公里、31.9万平方米,桥梁1座;完成投资2984.8万元。

公共事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我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56.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3%。全年售水总量为9798.7万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生活用水3489.7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全年全区用电量6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大工业用电44.9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5.3亿千瓦时。天然气推广持续推进。至年末,全区天然气管线长度达633公里,比上年延长7.7%。全年天然气销售量524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17.5%。家庭用天然气户数6.4万户,比上年增23.0%。全年液化气销售量2.3万吨,比上年增7.0%

公用事业

  

单 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

自来水日供水能力

万立方米

56.1

16.3

自来水售水总量

万立方米

9798.7

-0.8

# 生活用水

万立方米

3489.7

-1.5

    工业用水

万立方米

4371.8

-6.5

用电量

万千瓦时

613482.2

19.1

# 居民生活用电

  大工业用电

万千瓦时

万千瓦时

52734.8

448738.2

19.9

19.8

 液化气销售总量

23307

7.0

 天然气销售总量

万立方米

5240

17.5

房地产市场受调控影响较大。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6.7亿元,比上年下降19.0%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3.2亿元,比上年增长87.1%。房屋施工面积458.3万平方米,增长35.4%,其中,新开工面积172.9万平方米,增长168.1%;房屋竣工面积36.8万平方米,下降68.7%。房地产市场观望氛围浓厚,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萎缩。商品房销售面积86.5万平方米,下降33.3%;商品房销售额96.6亿元,微升3.2%。住宅销售面积76.9万平方米,下降34.1%。商品房空置面积31.1万平方米,增长28.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区共有幼儿园59所,幼儿22760人,教职工2275人;小学33所,学生30477人,教职工204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0所,小学生15892人,初中生12507人,教职工2341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生515人,初中生212人,高中生581人,教职工99人;高中5所,高中生5584人,教职工712人。成人培训机构35个,其中10个为公办培训机构,成人职业培训学生数为56514人,教职工264人;25个社会力量办学中等及以下培训机构,成人职业培训学生数为14516人,教职工335人。2010学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同住子女总39421人,与上年相比增加3156人,其中公办学校就读人数26810人,比上学年增加1915人,年内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68.01%

科技创新活力激发。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07项,191个项目批准立项,共获得6434.3万元资金资助。10家企业获得市级科技小巨人认定,资金资助1100万元,为历年之最。我区30家市级科技小巨人累计产值82.2亿元,同比增长29.3%,骨干龙头企业地位日趋显现。全区申请专利总计2022项,其中:发明专利342项,实用新型专利1075项,外观设计专利605项。至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28家,其中市级认定159家,区级认定69家。

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编制完成奉贤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以星火开发区和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为主的“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奉贤基地)。上海美优制药有限公司的国际认证制剂出口基地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列入2010年度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资助资金2925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基础设施展现新风貌。至年末,区图书馆藏书数量56.75万册,增长6.7%,总流通数123万多人次,总书刊文献外借数69万多册次。我区影剧院新建1个,完成改造1个。完成剩余37个村的有线电视“户户通”建设,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6000多户。至年末,全区拥有有线电视终端用户25万户,其中农村有线电视用户8.8万多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2%以上,实现了全区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世博期间,我区共计上演世博园区内外演艺活动154场,参演人员1.01多万人次,观众人次达48.64万人。其中,在30场世博园区“贤城和韵”奉贤区专场演出中吸引观众达3.6万多人次。此外,依托 “四季歌”群文特色品牌平台,全区各镇、各文艺团队以各种形式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1260余场,参与人次达12.86万人次。2010年全区各影剧院共放映电影4948场、观众30.87万人次、放映收入542万余元。今年全区信息苑放映点放映场次8076场,观众人数达到40.78万人次。全区十支流动放映队共放映公益电影1328场,观众人数达41.24万人次。

卫生资源配置合理、服务高效。 2010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8所。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5所:包括5所区级医院、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1所专科防治所、1所妇幼保健所、1所急救中心、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采供血机构;民营医疗机构5所、内设医疗机构21所、个体诊所7所。全区各类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86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70人,注册护士1479人;实有床位4553张。全区各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376.08万人次,同比上升9.8%;出院人数8.03万人次,同比上升3.94%;区级医院手术1.77万人次,同比增长9.9%

社区卫生服务纵深推进年内,为农村60岁以上参合农民和低保家庭高血压患者免费体检3.5万人,出院病人回访6000余人次,举办社区健康讲座856次,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4.7万人次。累计建立健康档案25. 2万人(电子健康档案2万人);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91万份,接受健康教育咨询约28万人次。

体育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共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50个,完成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2个。截止年底,全区已建成健身苑点473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2个,全区体育场地面积已达119.01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

竞技体育水平切实提升。今年以来,我区共参加国家、市组织的各类比赛32次,参赛人数达2300多人次,共获得576564铜。圆满完成十四届市运会参赛工作,我区体育健儿取得了25.25金,26.125银,24.5铜的好成绩,代表团以总分932分的成绩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今年,紧紧围绕“全民健身与世博同行”的主题,深入社区、农村开展了丰富多彩、方便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了“迎新春”系列健身活动,“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庆三八”千人健身游园活动、6.10全民健身启动仪式系列活动、8.8全国全民健身日展示活动、七大品牌赛事赛等,在全区营造了“人人运动”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全年共组织活动500多场,参与人数30余万人。

十一、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稳定增长。至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20.56万户,户籍总人口为52.18万人,比上年增加302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73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64.6%,比上年增加7572人。户籍人口出生人口3106人,出生率5.97‰,死亡人口3790人,死亡率7.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1‰。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81.74,比上年缩短0.31岁。

积极推进就业促进工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扩大就业公共服务面。全年完成新增就业岗位37843个,完成市下达全年指标的142.2%;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591人;扶持成功创业组织582户;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008人。落实涉及5个方面2800万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举办春季大型招聘会、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秋季大型招聘会等多场招聘会,为1300多家单位招录1万多人。设立外来农民工就业服务窗口,外来从业人员求职登记1017人,成功推荐173人。为16家企业开展定单培训16个,培训惠及716人次。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全年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47285元,比上年增长10.0%;职工平均劳动报酬为44113元,比上年增长9.2%。据城镇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3938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3180元,比上年增长11.6%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据城镇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至年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62元,比上年增长0.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93元,比上年增长15.5%。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10辆,家用空调156台,移动电话186部,家用电脑78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7辆,彩电169台,洗衣机83台,热水器63台,移动电话163部,家用空调77台,家用电脑39台。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6.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4%;农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78.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4%。安居工程取得新成效。农民集资房实际竣工113万平方米,改造2.8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安置3385户在外过渡动迁户,5万平方米保障性用房正式开工建设,发放廉租租金260万元。全区实际动迁户数为4561户,动迁房屋面积为154万平方米。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84人,比上年末增加15.9%。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0.83人,增加19.1%。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0.32人,增加17.3%。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0.23人,增加17.7%。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0.23人,增加17.7%。外劳综合保险征缴面扩大,至年末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加人数为16.04万人,增加15.5%。全年全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13.3万人,应保尽保率99.6%,达到市政府规定的98%的目标。有1.11万名镇保人员参加了合作医疗门急诊保障制度。今年共有174.44万人次的参保人员得到补偿,共计补偿医疗费用9981.66万元,比上年增长24.4%,切实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至年末,我区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单位4240户,参加小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有3.61万人(不包括退休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的有5.21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人数5.77万人;按月领取生活补贴的有1.14万人。农民养老金平均提高60//月,养老金发放人数为46755人,发放金额1.88亿元。为南桥新城大型居住区建设落实415名征用地人员的小城镇保险。全年,共办理新征(失)地农民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29件,涉及征(失)地农民2892人。

社会救助帮困工作不断推进。2010年,全区共有79485人次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保障金2470.3万元,38651人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救助资金499万元,对31455人次重残无业人员发放补助金1474.0万元;年内共实行医疗救助335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861.9万元;全年资助学生1565名,发放助学资金483.9万元。

老年福利设施建设持续加强。至年末,全区有养老机构27家,年内新增2家,拥有床位3839张,其中年内新增485张;老年日托机构8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68家,年内新增23家;有居家养老服务社19家,服务人员1563人,年内新增340人,累计完成服务对象7000人,新增服务对象1700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

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推进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年内投入资金达到8.93亿元,已启动项目72项,其中已完成25 项;未启动9项。整体项目启动率90%,完成率31.25%。认真组织落实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审批。全年共做出行政许可968项,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文件755项,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65项,竣工验收148项。项目投资总额292.96亿元,其中环保投资4.42亿元,完成环保验收项目总投资额145.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15亿元。青村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市级验收,南桥镇杨王村开展创建市级生态村。

各项环境监测指标改善成效显著。年内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水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环境降尘比2009年下降1.12/平方公里。从主要河流4个考核断面监测数据分析,水质从Ⅴ类上升到Ⅳ类标准,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全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为6434.1万吨,处理率达66.45%。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化学需氧量1118.59/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525.83吨。

绿化环卫建设力度继续稳固提升。围绕世博保障和创建国家卫生区两大重点工作,提升绿化和环卫设施建设水平。至年末,我区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2456.16万平方米;公共绿地368.5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86%;建成区绿地率为24.56%。环卫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至年末,我区建成区共有公厕164所,垃圾箱桶8100只,环卫机械总数251辆。农村地区拥有垃圾收集容器间684个,垃圾收集桶15000个,农村地区建有公厕331所,农村家庭卫生设施普及率达90%。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达到846/日,比上年增长5.8%,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安全形势管理成效显著。2010年,我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平稳受控态势,未发生3人以上较大以上事故,全年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0起,死亡20人,与去年持平。全区刑事立案数5153起,比上年略有下降。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8起,死亡65,减少4人,经济损失42.65万元,下降33.6%。火灾事故220起,死亡人数4人,经济损失211万元,下降7.0%

 

 

说明:

1、  本公报增加值绝对值以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以可比价格计算。

2、  本公报工业、农业产值绝对值均以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以现行价计算。

3、  本公报中涉及的统计数据最终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