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日委员”到“政协委员”有多远 这个街道给出了他们的“青春答案”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9日

“每逢工作日,上下班和上下学两个高峰期总是重叠,加上西渡学校对面的新南菜场车辆出口设置不够合理,使得校门口前原本就十分狭窄的扶兰支路更为拥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8月21日下午,曾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的上海市奉贤区西渡学校九年级学生何菁与奉贤区政协委员、西渡街道职能部门负责人等“面对面”介绍了自己的模拟提案。

这场由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举办的以“加强辖区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管理”为主题的特殊基层协商活动,形成了7份模拟提案。活动上,同样佩戴着“明日委员”胸卡的6名西渡学校学生都十分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这是他们首次以“明日委员”的身份亮相,也由此拉开了西渡青少年建言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信息“源”和信息员

模拟提案提什么?谁来提?如何提得有质量?这是西渡街道团工委在推进“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工作中首要解决落实且需要持续探索深化的系列问题。

“‘明日委员’队伍重点吸纳辖区六年级以上的优秀青少年,想鼓励青少年在政协委员的指导下,了解并践行协商民主制度,成为更好的‘建言者’和‘接班人’。”西渡街道团工委负责人于薇介绍说。今年9月,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团市委、团区委广泛宣传发动,西渡街道也随即作出了新的思考与实践,并拿出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让青少年走到基层。为了常态化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街道分别在机关事业单位、村居、党群服务站等设置了55个社情民意征询点及“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室、委员工作室、微信联络群,形成了线上线下政协阵地。在此基础上,街道团工委吸纳青年干部、新入职青年担任明日委员,队伍从最初的5人增长到83人。辖区各片组都配备1名组长、若干点位长和明日委员。

第二步,从业余走向专业。“提案切口越小越好,不能多事一议……”作为明日委员赵梓诚的结对带教老师,吴康军委员总是耐心地为他讲授实地调研、提案撰写等专业技能。他还同区政协委员西渡街道联络组李晓芬委员、莫承中委员等其他委员以“明星委员”的身份,为明日委员们开设公开课。

第三步,让履职走向常态。街道结合中心工作、社情民意等,动态梳理“重点选题+自选选题”清单,亮出责任、指明方向,为明日委员履职尽责解决好“提什么”的问题。

这杯“咖啡”让“模拟”更亲近

“感谢你们给孩子提供这么好的展示舞台,我没想到他还有这样优秀的一面。”“让孩子为城市管理出谋划策,增加了她的社会责任感,也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协商。”……在“浦江咖啡”项目发布会上,明日委员的家长们如是说道。

今年3月,“浦江议事厅常态化基层协商平台正式揭牌并举办了专题协商会,开创了全区各镇街道层面开展专题协商活动的先河。但提及“人民政协”,许多青少年还是会有“熟悉而又陌生”的距离感。街道团工委便策划启动“浦江咖啡”项目,让模拟政协不虚拟、更亲近。

有别于以往常见的在咖啡厅议事或者边喝咖啡边议事的单一设计,“浦江咖啡”项目重新定义了“CAFE”理念:Creative(有创意)、Attitude(有态度)、Fun(有趣味)、Energy(有活力),并利用“咖啡”将“协商”具象化,以更加生动的方式青少年走近协商、了解协商、参与协商

简要来说,项目将协商议事的多元主体与咖啡制作的五大核心要素相对应。协商会议主持人、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利益相关方和现场群众分别对应煮咖人、咖啡豆、咖啡杯、鲜奶和方糖。流程上,项目将协商议事的主要流程和咖啡制作的关键步骤相对应。如,政协委员研判问题、打磨思维,正如同咖啡豆研磨。而利益相关方和现场观众,正如同调味咖啡的鲜奶和方糖,让提案更有层次感。

区政协委员、西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西渡街道联络组组长李晓芬说:‘浦江咖啡’项目致力于实现模拟政协的实体化、亲民化运作,有利于加快推动模拟提案转化为正式提案,‘浦江议事厅’逐步成为基层智慧汇聚高地,赋能人民城市建设。”

“纸上开花”到“落地生根”

《关于规范社会组织管理的建议》《关于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建议》《关于降低农民相对集中上楼矛盾发生率的建议》《关于推进垃圾分类长效化管理的建议》……在此次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中,街道明日委员的模拟提案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文明、青少年发展等多个方面。

杨飘绿是街道党政办新入职的90后公务员,在李晓芬委员的悉心指导下,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并深入街道一线开展调研,最终提交了题为《关于推进视障人群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建议》的最佳模拟提案。她说:“在基层实践中,我发现视障人士在上网时遭受到了比常人更多的障碍,希望我的提案能够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网络话语权。”

“政协委员说得有道理,明日委员的建议也合情合理。”相关职能部门会针对提案或即时答复或接单落实。于是,西渡市场监督管理所启动“小小监督员”食品安全研学行项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五彩汇”项目服务社会组织青年……

诚然,“模拟政协”能走多远、“明日委员”与“政协委员”能走多近,关键还在于管理能否“有长效”、模拟是否“有实效”,以期形成一定的正向反馈。当前,街道团工委坚守“从质变到量变”的工作思路与节奏,全力跟进做实模拟提案的“后半篇文章”,再探索做好模拟政协工作的“大文章”。与此同时,作为明日委员的主阵地之一,西渡学校“年级学生部”、待问中学“学生助理”等青少年建言实践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向阳而生,凝聚起无限的青春智慧与活力。西渡学校明日委员的带教辅导员范依佳感叹:“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最为肯定的是模拟政协的协商理念已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心中扎了根。”

青春无限,未来已来。如今,伴随着“新时代、新片区,奉贤美、奉贤强”的贤城韵律,面面相对、声声入耳、事事动情的协商议事氛围在西渡这片热土上正愈发浓厚。那么,从模拟到现实,从明日委员到政协委员,距离到底有多远?或许在实践之路迈出坚实步伐的那一刻起,答案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