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铭记驰骋战场的热血青春!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2日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怎会忘记是战场上的热血青春换来了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本期“红色寻访”初心故事,我们一起来认识驰骋战场、保家卫国的老战士——王鹤
王鹤
男,中共党员,1929年1月出生,祖籍江苏省高邮县。1946年9月1日参军,曾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1年,前往陆军学院进修,后作为军代表辗转各地参加工作,直至1983年3月离休。在离休不到一年后不幸患病离世。
烽火岁月的勋章
他于17岁参军,参加的第一场战役就是淮海战役,这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后,他又参加了渡江战役,在攻占上海的时候,军队不忍心打扰民众,就在虹口公园旁边的马路上打地铺。在取得上海地区的胜利之后,部队一直南下,他作为守备师中的一分子,驻守在福建福州。
在他的家中,淮海战役纪念胸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解放奖章等勋章,至今仍被完好地保存着。虽然有的颜色正一点点褪去,但它们如同一座座坚挺不朽的纪念碑,永远印刻着那些弥足珍贵的家国情怀。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
子女眼中的父亲
“12岁前,我、妈妈和兄弟姐妹作为随军家属,住在福建省内的留守处。只有放假去部队的时候,才能见到父亲。”王闽燕女士如是说道。但他对子女们的教育却从未缺少过。他一直教育孩子们,“诚实”是每个人都要有的品质,为人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正直、诚实、勇敢无畏,是子女们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受他的影响,他的两个儿子都参加了部队,大儿子成为了军队后勤部一名管理弹药的士兵,复员后回到了高邮;二儿子在福建当兵,复员时已是正营级干部。
致敬无名的英烈
服役期间,他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承受着身体上和心理上难以抚平的伤痛。曾有一次,他所在的小队一行十几人出任务,最终只有他一人完整地回来,但痛失战友的沉重,让活下来的战士们永生难忘,而这也成了激励他们继续冲锋向前的坚强意志与不竭动力。
回到家乡后,他曾遇到失去了一只手臂的战友,但因之前在家乡的战友已全部牺牲,无人能证明这位战友的烈士身份,他便写了一封证明信。据统计,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共有2100多万名革命者捐躯,全国有名可查的烈士仅有370多万人。致敬所有用血肉之躯铸造了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筑起了钢铁长城的战士们!
采访手记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也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真正把爱国之志转为报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