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基层更烂漫丨来看看西渡驻村选调生的工作日志 发布时间:2023-04-25

清风吹皱浦江水,青春叠起层层浪,田园映照霞光,乡野蕴藏希望,青年在追逐理想,是前行、是远航,选调生们的基层心声,正缓缓流淌......

奔赴我心中的“梁家河”——2022届奉贤区选调生 唐鑫

学生时代,我常常思考,怎样的理想能让我始终热爱并为之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给予了我指引:“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2023年1月,按照组织安排,我来到西渡街道北新村。这场“最青春”与“最基层” 的相遇,恰似流萤追逐光芒,因为向往,所以奔赴。北新,正是我心中的“梁家河”。

(一)告别·初见。我的2022年,选择与告别是主旋律。选择选调,我告别了学校,与轻松写意、笔墨飘香的校园生活挥手告别。来到奉贤,我告别了家乡,这座城市一切都要从陌生开始。踏入北新, 我告别了城市繁华,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从“心”出发。一路向“北”,一见倾“新”。北新,这座黄浦江畔的小村,傍水相依、白墙灰瓦、小桥流水,既有涵养林中的丝丝软语,又有黄浦江上的脉脉深情,处处乡韵如画,饱含魅力。初见北新,我便被这座充满水墨江南气质的宁静村庄所吸引。告别,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选择了新的道路延续追求和理想,在新的旅程上探索未知、书写平凡。基层是青年成长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经历勉励无数年轻人奔赴基层、建功立业。我也将在北新践行初心,与北新共同成长。

(二)困难·初心。“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基层是塑造品格、锤炼党性的大课堂。万事开头难。初到村,困难在所难免,但这也是我洗去“茅瘴”、走向成长的机会。首要难题是语言关。基层要“接天气”,也要“接地气”。走访交流是学习的第一步。村民大多说方言,在朱书记和同事的帮助下,我走访宅基,主动沟通,适应工作,全力克服“语言关”。常态化的走访交流帮助我贴近民生、倾听民意。其次是思想关。从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转变,需要克服“学生气”,锤炼“实干风”。最后是勇气关。作为新人,初期工作难以上手。朱书记与同事都是我的“带教老师”,指导我各项工作,鼓励我参与活动、学习经验,帮助我树立信心、打开局面。我也更加坚信:“基层”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来到北新,就像在体会四季的变迁,时间在循环,但每一天都有新的旋律和主题。一个月来,从迷茫陌生到日渐熟悉,我在基层的方向也渐渐清晰,扎根、沉淀、积累,我在北新不断接受基层的洗礼与馈赠。

(三)希望·憧憬。恰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景色未央,灯光夜色照亮人心,满天繁星交相辉映。新春末尾,团圆与喜庆的氛围萦绕在奉贤的大街小巷。北新村干部与村民欢聚一堂,共享佳节喜悦,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花灯映照初心。转眼间来奉已过半年,到村锻炼也恰好满一个月。回望来时路,一路学习摸索,有坎坷有收获,奋斗的初心始终未变。漫漫长途尺寸之间,脚步清晰可见。远眺未来路,2023年北新谋定后动、蓄势待发。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活力涌动,“南上海·西渡浦江第一湾”的规划正徐徐展开。未来,我将在此深耕细作,潜心谋划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发展;我将全身心投入北新滨江规划,助力北新再塑新颜……新征程上,我与北新相伴成长,静待来年丰收。遇见北新,预见更好的自己。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