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社区规划】社区大小事,居民说了算! 发布时间:2023-06-27

社区自治是破解治理难点、提升治理能级、彰显社区温度的决定性因素。西渡街道结合小区实际情况,以“五社联动”试点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社工、社会组织等作用,通过开展多次参与式讨论和修改,充分激发居民自治热情,不断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及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

一、文怡居民区:旧貌换新颜

文怡花园建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其中5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25%,14周岁及以下青少年占比15.3%。然而这样一个大型居住社区在之前却没有专供老年人、青少年户外活动的场所。因此在小区自治金参与式讨论会上居民代表多次提出增设户外活动场地的请求。面对大家的殷殷期盼,居委、物业、业委会、党员志愿者、群众代表迅速组成一支治理队伍,通过班子会议、三位一体会议,居民议事厅等渠道多次开展居民自治参与式讨论,充分了解居民增设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启用小区自治金打造了集自治、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党建公园——怡中园,并形成了“美丽约定·文明游园八条”。主动与区绿化市容所党组织进行党建联建对接,发动志愿者、退伍军人、文体团队参与完成建设了“睦邻花园”。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利用自治金将居委小广场、入门主干道进行了微改造提升,扩宽生命通道、人车动线的明确、增加居民休息区域、绿化造景提升,通过局部环境改造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新南居民区:文明养宠

西渡街道新南家园内随着养宠家庭的增加,各种不文明养宠现象开始凸显。比如遛狗不栓绳、宠物粪便随处可见、逐渐增量的弃养宠物、宠物致人受伤等事件。街道了解具体情况后及时介入,居委会和社区志愿者围绕“文明养犬”组织居民议事,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引导小区居民做到文明养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新南居委组织志愿者、社区骨干成员等对社区的堆肥塔进行实地选址,开展“文明养宠”营造行动——蚯蚓塔制作行动。在社区宠物逗留较多的绿化带处安装“蚯蚓塔”,通过蚯蚓堆肥,将困扰居民的宠物粪便变为有机肥,引导居民文明养宠。土壤+蚯蚓+宠物粪便=肥料,通过蚯蚓堆肥,运用环保理念,使宠物粪便变废为宝,此举既美化了家园环境,又文明了小区日常生活。新南居委动员物业、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等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呵护环境质量。

三、浦江居民区:一米菜园

浦江花园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绿化空间少。为了更好地帮助居民打破“陌邻”氛围、建设美好家园,浦江居民区以“一米菜园”项目为切入点为大家搭建交流平台,创造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居住氛围,增加居民间的情感联结和自治意愿。通过群众建议加上班子会议讨论,居委工作人员将原本空置废弃的水泵房进行了全面改造,最终改造升级为由多间活动功能室组成的幸福大院303号,并开辟出一方天地进行种植,既可以给社区内的小朋友们科普种植知识,还能够把种的爱心蔬菜给小区里的孤寡老人。

幸福大院里的“一米菜园”一直由居民自治进行管理,成立以社区骨干为主的“NICE蔬菜队”,大家分工合作,你买菜播种,我施肥,他送菜,不同季节收获不同品种的蔬菜。“一米菜园”是浦江居民区的一次‘情感治理’尝试,打破邻里间的隔阂,凝聚社区自治力量。通过分批开展种植活动,让居民们在一次次浇水施肥、爱心蔬菜配送中拉近距离,在蔬菜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从陌生变熟悉,让真诚的情感联结激活居民自治共治的热情。

相关推荐

热门政策推荐

服务推荐

不喜欢理由